刘思洁
江西永修第一中学
2020年疫情下的特殊高考,语文试题并未因为疫情放缓课程改革的步伐。从阅读到写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立德树人,彰显语文核心价值观,回应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二、加强思维能力的考查,回应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语文学习中体现考查学生推理、概括、辨析等思维要素;三、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关涉历史、经济、哲学等领域,材料选取多元开放中重视具有时代意味的语文生活情境导入。
以上特点充分体现了语文高考是对新课程标准的检验,是对语文课程改革的推动,发挥了助推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积极作用。新形势下,对语文教学中起引领作用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认为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语文教师要成为综合型教师
语文特级教师、杰出贡献奖于漪老师从教67年,她说:"我做了一辈子老师,一辈子在学做老师。"此话道出语文教师的真谛:只有不断学习,才不致于落伍,这是新课程标准的需求,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全新时代的需要。
语文学科综合性强,中外古今,天文地理,自然社会,经济哲学,教育心理,??包罗万象,语文教师不仅要成为语文教学的专家,更要成为社会科学的"杂家",只有广泛涉猎,不间断地学习,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
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博学水平,才能指导学生触类旁通。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二、语文教师应具有高尚的人格
立德树人,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做为教书育人的语文教师应该自我先立德才能引领学生立德,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一个品行低劣,缺乏担当,缺少奉献的语文教师,如何能培养有理想,有责任,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呢?
国无徳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语文教师只有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才能担当起立德树人的教育重任。
三、扎实的基本功
教师的基本功无外乎:一手漂亮的书写,干净利落的表达,组织教学的能力。而做为语文教师,还应具备独到的解读文本的能力。
如果老师自己对文本吃不透,妄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即使用了很多技巧也是舍本逐末,徒劳无功。只有自己理解深入独到,并努力使之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契合,才能激起共鸣。
教师要具备这种文本解读能力,一者多读书,二者多动笔。
多读书,不会把自己禁锢在课本和教参的小圈子里。多读名家专家教学心得,使思想获得引领;多读各种通识类书籍,再深入研习自己的兴趣。只有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才能根深叶茂,形成成熟、理性的思维体系,解读才能一针见血,不至于人云亦云。
多写,写下水作文,写教学心得,写教学反思。在动笔中提高文思,在内省中提高教学水平。
读写中培养自我的思维能力,才能指导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今后的高考所有科目都会是对语文的持续考察。不仅是语文试卷增加了阅读量,其他科目都增加!
未来,阅读是一切学科的最重要基础,培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工作,只有自身读写能力素养高才能事半功倍的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是艺术,风格是艺术成熟的标志。
凡是有成就的语文教师都有自己的风格。叶圣陶先生,吕淑湘先生,张志公先生。新时期的语文特级教师也莫不如此,于漪老师的"教文育人"风格,钱梦龙老师的"三主"教学法,等等。
或朴实无华,或幽默风趣,或理性客观,或情境感染??长期累积,厚积薄发,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并日臻完善。
我喜欢和学生一起读书,一起点评文章、写读后感,然后一起讨论,我也从来不怕被学生反驳得体无完肤、理屈词穷,因为我觉得学生常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老师的偶然败北,会让学生有成功感,乐于思考,敢于思考,发表见解的勇气也会大增,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平等和谐的风格,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学相长。
"民生各有所乐兮,吾独好修以为常",语文教学何尝不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潜心修为,笃定前行,终有所获,与同行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