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净
湖北省襄阳市第三十四中学 441003
摘要:黄厚江老师说的“本色语文”的内涵主要有三层:立足母语教育的基础任务,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是“语文的本原”;探寻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实践体现母语基本特点的语文教育,是“语文本真”;体现语文学科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是“语文本位”。
关键词:本色语文 培养语文能力
有的老师再问:何为语文的本色,又何为本色语文?就像黄厚江老师说的“本色语文”的内涵主要有三层:立足母语教育的基础任务,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是“语文的本原”;探寻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实践体现母语基本特点的语文教育,是“语文本真”;体现语文学科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是“语文本位”。我认为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能力课,是引导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语言就是语文的本位,语言学习就是语文教学的根。只有扎扎实实地实行语言训练,学习效果才能落实,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发展。而情感是语文的本色,课堂因激情而绚烂!教师怎样传递信息,诠释文本,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人入胜,都与教师的语言情感息息相关。所以我认为无论语文课如何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不管运用什么教学手段,采取什么教学模式,语文课的本色不能丢。
我认为要上好一节真正的语文课,回归语文课的本色就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色语文应落实基础知识。
所谓基础知识,好比盖楼房要打好地基一样,没有坚持牢固的地基,房子就没有稳定性,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学生只有把这些知识牢记在心,那么对于学生学习新知识来说,就比较容易理解。俗话说的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情都是从第一步慢慢积累,它是需要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本色语文应注重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规定的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提高孩子们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大基本功,这既符合生活实践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又符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需要。
第一,要做到听说结合。
首先要学会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也可以从听汉字拼音入手,重视汉语拼音声母、韵母、声调、语速、感情的训练;然后要听明白,教师运用多媒体整合听读材料,并鼓励学生把所听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并要求学生养成边看边听边理解边记忆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说是写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是十分重要的,在培养学生说上要多下功夫,一利用口语交际,开始让学生爱说能说,说流利;然后再逐渐要求说得有条理,内容完整;最后让学生表达准确,突出中心,加上自己的情感,完整地讲一个故事,讲一段话。就这样,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
第二,要做到读写迁移。语文素养中说是写的基础。只有会说才会写,而读又为说写奠定了基础。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些古话都说明了读的重要性,所以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是教学的必要手段。
第三,就是课外阅读。要给学生创造开阔视野,博览群书的机会,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课外阅读方面,我们尽量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摄取更多的语文素养。多让孩子看课外书,推荐好的书籍让学生看,培养学生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并要求学生写阅读卡,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这样长此以往,学生们的阅读量增大,眼界也开阔了,丰富了积累,更为写奠基了基础。
第四,提升写的训练。巴金说过:“只有写才会写”。所以要多写,除了必须完成的几次大作文外,应该使学生养成练笔的好习惯,这样习惯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益。教学实践中,我从写小练笔入手,每天让学生写一小片断自己的所见所闻、或所做所思所感,总之写自己最想写的话,写自己爱写的事儿,让学生轻松地写,自然就形成了想写爱写的习惯。除此之外,还要善于抓住培养写的契机,利用课文中让学生学习作者好的写作方法模仿写,利用好的场景让学生情景抒情。不要求写太长,只要精美片断,只突出一个亮点就好。这样长久坚持下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循序渐进地提高了,写起作文来就不觉得费劲了。
三、本色语文应激发学生的情感。
新课标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就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新课程标中也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在我们的教材中,里面汇集了大量优秀的中外名著,那些文质兼优的篇章中充满着对祖国、对家人、对大自然、对朋友的深挚情谊,字里行间中洋溢着或朴质,或壮丽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传播语文知识,还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思想的感悟,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情感信息的传递,在语文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只有在肥沃的土地上,种子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总而言之,“本色”的语文课堂是扎实、富有文化气息的课堂;是朴实、流淌着师生情感的课堂;是真实、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让我们追寻语文本色,探究实效课堂。愿语文课堂回归朴实,方显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