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中)29期   作者:王艳丽
[导读] 以优秀的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王艳丽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长缨路小学  710000

        摘要:以优秀的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学艺苑的一朵奇葩,对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价值。所以,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语言之美和精神之美,从而使审美教育落在实处,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审美教育;教学方法
        审美就是感知美、欣赏美,这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我们需要审美,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总是面临很多取舍,我们应善于选择美的事物来愉悦自己,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幸福的人生体验。而古诗词有着灵动的韵律、美妙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蕴,给我们带来很多美的感受。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诗情画意的情境,带领学生领悟诗词魅力,从而促进学生审美品质的发展。
        1.在诵唱中体味音韵之美
        古诗词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依照一定的格律,所以,我们在朗诵诗词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它和谐美妙的韵律。并且在古代,诗词一般以诵唱的方式进行表现和流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诗词的语言特色、将诗人的情绪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给读者、听者带来美妙的体验。所以,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精彩的诵唱情境,让学生在诵唱的过程中体味诗词的音韵之美。另外,教师还要适当渗透诗词格律常识,让学生了解美的由来,从而对诗词的韵律美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枫桥夜泊》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枫桥夜泊》的歌唱视频。当演唱者在悠扬的背景音乐中,以唱的形式表现诗歌内容时,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场精彩的听觉盛宴,让学生得以从音乐的角度理解诗歌的魅力。但歌唱终究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音乐欣赏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示范朗诵,尽量体现诗歌抑扬顿挫的特点,并通过语气、语调的变化来体现诗中的情感。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以歌唱或朗诵的方式来表现这首诗,让学生通过唇齿间真实的体验体味到诗歌的音韵之美。最后,教师可以引出问题:“古诗词为什么具有平仄起伏的特点?”借此说明近体诗格律相关的知识。通过以上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优美情境的熏陶下提升审美意识,并促进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2.在鉴赏中领悟语言之美
        古诗词语言精炼含蓄,但意蕴深邃,这说明古人在创作诗词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字词的锤炼,使得语言在准确精当的基础上,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极强的艺术性,这才能够使诗词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美的体验。但是,要想理解诗词的语言美,需要我们经历阅读、分析、鉴赏的过程。

所以,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加强诗词鉴赏,深度分析其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从而使学生领悟古诗词的语言之美,并提升诗歌鉴赏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教师可以采取以问代讲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鉴赏。比如,针对第一句,笔者提出问题:“这一句勾勒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采取了什么表达方式?起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学生讨论后答道:“这一句是说天上涌起乌云,好像泼翻了墨汁,乌云翻滚,与远山纠缠在一起,形成一幅天昏地暗的画面。”另有学生补充道:“这一句采取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乌云比喻成打翻的墨汁,给人一种更直观的视觉体验,渲染了一种暴雨将至的氛围……”在学生解析完前两句后,教师可以着重强调其中的“翻”和“跳”字,说明这两个字在刻画云的来势、雨的特点时所起到的作用。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诗词语言的特点,并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3.在思考中体会精神之美
        古诗词之所以被久久传唱,不仅是因为它的音韵美、语言美,还因为它汇聚了古人的智慧,体现了古人高尚的品质和精神,能够使我们发现人性中的真、善、美,这对我们为人处世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所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不能停留在阅读、理解和背诵的层面上,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度思考诗人的情感和意图,体会诗人所表现的志趣,从而领悟古诗词的精神内涵之美,最终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学习《石灰吟》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拓展石灰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石灰开采、煅烧的过程,以促进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然后,教师可以进行拓展性提问:“诗人看见师傅们煅烧石灰,有感而发,写出了这首诗。但是,石灰终究是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死物,诗人写这首诗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目的是让学生联想到“托物言志”这一常见的表达方法。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于谦的生平,重点讲述他保卫京师、铲除奸党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将于谦的言行和他赞美石灰的语言联系起来,从而体会到于谦坚忍不拔、纯洁清白的品质和精神。通过以上方式,可以让学生领悟到诗词的内涵美以及诗人的人格美,从而让学生得到积极的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总之,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韵律、语言、精神这三个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诵读、鉴赏和思考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独特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品质,实现古诗词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樊晓霞.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99-100.
        [2]李志玲.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12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