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对生活资源的融合使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中)29期   作者:唐树业 李晓
[导读] 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语言学科,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这门语言,并能够熟练的在实际生活当中进行运用,所以当前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坚持生活化的基本原则。
       唐树业   李晓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第四小学

        摘要: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语言学科,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这门语言,并能够熟练的在实际生活当中进行运用,所以当前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坚持生活化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资源
        
        语文这门学科是一门源于实际生活的学科,无论是文章当中所描述的内容还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实际上都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养,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造诣进一步提升。
        一、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与问题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环节当中,虽然教师秉承了语文这门学科的语言属性,也希望能够多多使用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手段,但是对于生活资源的运用率是相对较低的更多教师还是将教学资源局限在了课堂之内,希望通过课桌,书本和教育工具来完成教学任务,却忽视了对于现有生活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所以尽管小学生对于语文教材内容早已背的滚瓜烂熟、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认知也已经烂熟于心,但是教学效率却很难获得本质上的提升,只知道围绕理论知识,开展教学这对于学生们的思维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比如很多教学内容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体验总是相割裂的,单纯的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熟读背诵,看似达成了教学任务,但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却严重不足,最终也很难达到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目标。
        举例来说,在学习一些历史类的节目的时候,由于很多小学生对于历史的认知程度不够,甚至并不具有较高的爱国主义情怀,所以在学习此类文章时很难形成情感上的共鸣,甚至对此类文章的学习和阅读兴趣缺缺,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的课本当中,当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学生们对于圆明园都不够了解,不知道这样一个园所是怎样建成的,不知道其中青尽了几代人的心血,更不知道圆明园被毁背后的历史故事,这些都使得学生们对于文本的理解只能够停留在识字和背诵基础之上。另外虽然一些阅读文章当中会穿插一些插画和图片,但是这些插画往往不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也不会引导学生对照插画来发挥想象力或阅读课文,这实际上也是对一种生活资源的浪费。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资源的应用策略
        2.1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语文学习
        生活资源绝对不仅仅是一种有形的资源,更多的是指学生们在实际生活当中的经历,情感体验和回忆等等这些无形资源,才是当前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当被广泛应用的建议,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完成一些文本的学习,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四年级的课文时,其中涉及到了一些与亲情有关的课文篇目,如父爱之舟、慈母深情等等。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首先引导学生们回忆一下自己和自己的父母平时是怎样相处的,询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爱自己的父母吗?你认为自己的父母爱自己吗?让学生在回答的基础之上列举一些生活的小例子,比如有的学生会说,我有时候觉得爸爸不够爱我,因为他会打我,我有的时候又觉得爸爸很爱我,因为他每次出差都会给我带好吃的和玩具。那么这时教师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到爱有很多种爱的表现形式,也有很多种,无论是恨铁不成钢的严肃精神,还是默默奉献到如山般父爱,这些都是父亲对于我们的爱,而我们平时又有哪些行为是表现出对父母的爱的呢?
        在这种一问一答的引导过程当中,使学生对于父爱和母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此时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学生都能够情感饱满的进行阅读,更能够充分的去理解课文当中所描写的父爱与母爱。
        2.2使用表演式教学法,加强对生活的联想
        学习和生活之间仿佛树立起来了一道天然的壁垒,这是摆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教学困境,如何运用生活资源,如何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对生活产生较高的联想,这也是目前各级语文教师不懈思考的一项问题。文章建议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使用表演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到课文内容当中,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联系实际生活,使得生活资源能够贯穿于教学过程,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举例来说,在小学四年级的部编版语文课文当中有一些神话故事就可以通过这种戏剧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如第3单元当中的牛郎织女,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们扮演起不同的角色,将牛郎织女这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表现出来,甚至还可以鼓励学生们开动自己的脑筋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文章内容进行一次扩写,增添一些新的人物形象,用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甚至通过改编的形式使这一古老的神话故事重换生机。比如过去牛郎织女一年都见不上一面,现在有了手机每天都可以视频通话和微信聊天,到了七夕这一天,牛郎织女也不愿意出来见面,反而是拿起手机给对方点了一个外卖。通过这种具有创意性的改变方式,增强了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也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大幅增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环节当中,教师应强调对生活资源的应用,这种生活资源不仅是一些有形的物质资料,还是一些无形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使语文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获得联系和沟通,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春丹.生活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45.
        [2]赵云霞.小学语文教学对生活资源的融合使用分析[J].华夏教师,2020(20):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