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彬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通江中学, 四川 巴中 636700)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更是思维的杠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实践有效教学。而课堂提问是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教师有效提问有利于浓厚学生兴趣、点燃学生激情、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创造潜能,最终催生问题“生成”,撬开活力课堂和有效课堂的大门。
关键词:有效提问 撬开 语文阅读教学 活力课堂 大门
【引言】笔者调查发现,近年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几乎成为语文教师教学的一个短板,高考阅读题分值的不断增大与考生阅读能力低、阅读题普遍得分率低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更令人尴尬的是目前我们许多学校的语文教师还缺乏一种更科学的手段来有效化解这一矛盾。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缺乏有效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当然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了。要解决这一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有效提问。笔者通过调查还发现我们许多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普遍存在不少误区,表现在问题设计过于粗放,太多、太滥,缺乏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造成了提问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老师不能通过提问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激发学生创造性,进而使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有效提问原则
1.鼓励性。教师要尽量避免一个问题一种答案的现象发生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而是要鼓励多数学生踊跃参与,大胆尝试,使多数学生均由机会得到锻炼,方能营造出其乐融融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整体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方能凸显。
2.开放性和启发性。当教师向学生提开放性问题时,会刺激学生自己产生具有新意的问题,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3.计划性和针对性。阅读教学课堂提问不能随意而为,杂乱无章,而应当事先经过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设计各阶段提供给学生的问题,应当是递进式的、有层次的、有节奏的、前后衔接、相互呼应和逐步深化的。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紧紧围绕某个主题、某种情感,逐步深入开展思维活动和审美再创造。
4.前瞻性和挑战性。当教师向学生提问时,问题既要来于文本又要高于文本,又要跳出文本看文本;既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文本,又要用现代的眼光创新文本。问题的设计不能局限和满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范围和能力层次,要有前瞻性和挑战性,要让学生敢于挑战传统的解读和相对固定的定式化的思维模式。
5.挑剔性和可控性。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问题,一方面要跟随作者了解文本,尊重作者的创造,另一方面又要用挑剔的眼光去审视作者的思维局限和审美局限,在继承中否定,在否定中创新。但挑剔要可控,不能完全架空作者和文本而凌驾于作者和文本之上,另起炉灶,凭空臆想,让思想任意“驰骋”。
二、有效提问策略
1.吃透学情,把握分寸。
针对学生的水平差异和个体差异,教师的提问既顾及整体,又考虑个体。提问时,问题的难度一定要可控,要拿捏好分寸,既要思考问题的价值,要有考虑好学生的参与度。难易不同的问题,属性不同的问题,可以分别寻求存在水平差异和个体差异的学生回答。对于一个问题的回答要尽量规避“百花齐放”或“一枝独秀”情况的出现。全员参与,各求所需、各有所获是达到问题解决的最佳效果。
2.解析文本,紧扣重难。
围绕重点、难点、疑点来提问,是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首选途径。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通过问题,让学生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教师在备课时按照知识目标梳理出明确思路,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在课堂中紧紧围绕它展开对话,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3.预留时空,注重过程。
提出问题后,要预留给学生回答的时间、思考的空间,老师既不要急于求成、越俎代庖,也不要随意散漫、草率收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认识观、价值观强加于学生身上,因为对于问题的探究,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有时候答案不是最重要的,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显得更重要。
案例1:《诗经·采薇》教学片段
通过配音和画面展示,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兵归家时“雨雪霏霏”与离家时“杨柳依依”的景物对比,有什么用意?学生通过讨论,发现诗中抒情主人公(老兵)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一位老兵在一个与雪纷飞的日子,终于踏上归途,本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看不到一丝欢愉,只感到一片悲凉;长久的戍边生活在老兵心中留下了难以弥补的精神创伤,他正是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走向故乡的。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良好氛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巧妙点拨,优化评价。
语文阅读教学,教师的点拨和评价极为重要。巧妙点拨,能激活课堂这“一池春水”;优化评价,能为学生提供发展活水。惟其如此,方能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认同感和满足感,从而以更加自信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对回答正确又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和必要赞扬。而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同学,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在不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应明确指出其不正确,并启发其继续思维,给他再一次站起来回答的机会。
案例2:《孔雀东南飞》教学片段
有一位学生提问说:“文中,对刘兰芝美丽形象的描写与她刚强自尊性格有什么联系?”在学生探讨并解决此问题前,我也提了一个问题:“回忆一下初中阶段学过的《故乡》中的闰土与杨二嫂,说一说他们的外貌和性格特点有何关联。”很快,学生就通过讨论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这是小说、散文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一种途径,写人物的“貌”,即形象,是为写人物的“神”,即精神世界。
三、有效提问效应
1.能改进学习方式,激活课堂气氛。通过有效提问,能撬开课堂活力,增进师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等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能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有效提问能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实现角色的转换,由原来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究者,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参与性得到了有效提高。提问能成为学生与教师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包括主人公)对话的有效载体,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驱动力;也能使灌输式的教学变为开放式的教学,使原本沉闷的充满师道尊严的课堂气氛变得民主、平等、和谐。学生学习时获取信息变得直接、快速,消耗的时间更少,获得的信息量更大,从而实现学习过程的优化、学校效率的提高,进而实现多元发展目标。
3.能更新教师观念,改进教学手段。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是实施者,又是参与者和学习者,更是收益者。教师通过学习、实践、研究,既能更新观念,又能改进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益和教学水平,更能增强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J]. 赵凯.??教师.?2015(27)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 师玉琴.??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4)
[3]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N]. 苏燕红.??语言文字报. 2019-12-18 (007)
[4]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浅谈[N]. 王贵全.??发展导报. 2019-07-26 (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