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0期   作者:乔宏平
[导读] 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基础知识技能与能力、情感表达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三大基础学科之一,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和语文阅读能力是考察现在中学语文能力的侧重点,也是教师执行初中语文教育任务的难点。
        乔宏平
        陕西省长武县相公中学
        摘要: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基础知识技能与能力、情感表达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三大基础学科之一,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和语文阅读能力是考察现在中学语文能力的侧重点,也是教师执行初中语文教育任务的难点。通过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指导的有效性可以直接提高中学语文整体的教学质量。在初中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和作文分数所占比重间接地显示了初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有效策略;
        引言:促进素质教育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身心素质四个方面的协调统一。当然素质教育过程中最不可缺少的是基础文化素养,这也就意味着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考试的答题技巧,还要将阅读培养成能够影响其一生的终身习惯。这无疑是对语文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语文教师有意无意的将阅读教学放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最重要的位置。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终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并找寻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正确方法。
        一、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意义
        一位知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一个人的阅读习惯映射了其精神发育史”,简洁明了的表达了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当代语文新课标提出的增加学生阅读量、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领域、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等要求直接表达了阅读教育和养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如何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提高教材知识的利用率、增加学生阅读时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有效指导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是探索初中语文教学所要面临的难题。在进行语文阅读习题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理解文中作者所想,还能够通过小组讨论、个人理解和互相学习的过程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的目的,通过文言文或现代文的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能够通过自己认真阅读理解文章内涵,从而真正掌握阅读的技巧与要领,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低
        虽然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明确的要求并已推出了一段时间,但是传统教学思维与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旧存在重视应试成绩、忽视学生素质发展、忽视对语文阅读的关注等问题。在初中语文考试中阅读是仅次于作文分数的部分,语文教师本身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投入时间与精力较少,教师对可以让学生轻松得分的基础知识过于重视,只是为了学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时间倚重出现偏差,使得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偏离新课标的内容,长期发展下去学生缺少运用基础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会愈加明显。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通过分析教师在各部分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会简单的认为阅读不是课堂教学可以学来的,并且甚至有考试不会考课堂上讲解的知识、阅读学了也考不高等错误想法,长此以往,也会明显降低重视程度并影响整体阅读教学的成果。
        2.教学缺乏创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普遍的说,学生只有对某一物品产生兴趣时才会更愿意学习,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升阅读有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过分依赖教材和有经验教师的教案,生搬硬套地将进行固有的教学流程和基础知识讲述,没有根据学生或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创新,单一的教学模式除了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外,也无法对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解决问题、自我思考和合作创新等能力起积极作用。


        3.没有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初中学生应具备四百万字以上的课外阅读量,对于初中课业负担较重的学生来说,若无良好的阅读基础,对于后续课外阅读理解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初中学习科目逐渐增加导致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养成阅读习惯。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1.制定明确目标,提升语文阅读水平
        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有利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使课堂教学简单具体,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与之对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是每位教师都应遵守的因材施教原则,通过因材施教的方法,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上有质的飞跃。提升课上教学效率是增加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时间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该尽量避免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参与到作者思想情感和文章主旨大意的讨论中去,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避免从历年考试题型中选择阅读篇章,要以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为目的,从而达到让学生考试拿高分的同时培养学生最基本阅读能力的目的。
        2.丰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高效完成的基础上提升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的多元化,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展示视频和音频,能够在提升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增加学生的直观体会;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愉悦、欢乐的课堂中学习阅读知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启蒙学生阅读习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情景剧的教学模式,通过与学生的充分互动让其真正感悟作者情感。例如在阅读教学《项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话剧,通过扮演其中的角色让学生更明白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与情感,通过让学生直接体会剧情达到增强文章理解程度的目的。
        3.传授阅读方法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曾经说过“给别人鱼,不如教给别人钓鱼的方法”。因此当代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总结阅读技巧与答题模板。首先就是要告诉学生详读、略读和细读的不同作用,让学生自行感受不同的阅读方式应对应去解决不同问题,在考试时,学生应该首先进行快速阅读即略读,在掌握文章大致意思之后详细分析课后提出的问题,这也就是初中教师经常提到的信息筛选与捕捉能力,在认真分析课后问题后应再次详读文章,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提升阅读效率。平时做题时要一字一句进行详读并标注疑惑的问题,在阅读完整篇文章后自行查阅资料或询问老师解答。教师应该鼓励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多次模仿,长期记录并模仿优秀文章能够将其变成个人知识储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忽略该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4.鼓励学生分享读后感
        语文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分享心得,课前十分钟让两到三名学生分享自己最近阅读的文章或书籍,或者是课本上某篇文章的读后感,又或者是对社会最近发生的实事见解等等,通过利用学生该阶段的心理特性,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学生为这简短的几分钟准备材料或演讲稿的过程中,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学生分享读后感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后,极大的满足感会持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为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打下夯实的基础。
        结束语:让学生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享受纸质阅读的快乐,通过阅读让学生欣赏文章的意境美、情景美的过程也是一种艺术熏陶的过程,希望本文提出的相关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阅读观,为提升学生个人综合素养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苏启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71.
        [2]尹鹏辉.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4):6-7.
        [3]张传振.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科幻画报,2020(08):2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