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的诵读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0期   作者:王晓霞
[导读]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高中阶段不可或缺的主要科目。高中语文作为传播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王晓霞
        陇南市第一中学   746000
        摘要: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高中阶段不可或缺的主要科目。高中语文作为传播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诵读教学作为语文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方面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并加强诵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诵读教学
        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诵读教学能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文章内涵,更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情感、感悟道理。与此同时,诵读教学能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课堂中的诵读教学,向学生传授诵读技巧,让学生加深对语文课文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试论高中语文课堂诵读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出当前高中语文课堂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探讨提升高中语文课堂诵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
一、高中语文课堂诵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灿烂的、未曾中断过的。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新时代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我们做到文化自信,而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底气就来源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学习语文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学习并领会古人在为人处事方面的礼节,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培养了学生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激励学生奋发图强;“百善孝为先”教会了学生孝顺父母等等。通过语文课堂诵读教学,我们学习了孔子的仁者爱人,学习陶渊明的清廉正直和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学习苏轼的高风亮节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因此,通过语文课堂中的诵读课堂,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
        语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坚持不懈的、不断积累的。语文课堂中的诵读教学,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通过诵读,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的语言运用技巧,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
二、当前高中语文课堂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一)教师引导较少
        目前,有很多的语文教师对诵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注重对课文和诗歌的讲解,而忽略了诵读技巧的指导,使诵读课堂逐渐成为了“形式主义”。教师引导少,学生就不能很好的理解文章,不能准确的把握文章基调、体会文章情感。


(二)缺少良好的诵读氛围
        很多的语文教师都出现了重知识、轻实践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中,没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诵读习惯,不能真正体会文章的美。
三、提升高中语文课堂诵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
(一)重视诵读技巧的传授
        诵读并不是照着书本念文字,而是要有感情的读,要读出韵味。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诵读教学中,要重视诵读技巧的传授,对朗读中的停顿、重音等进行指导。教师可以采取范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教师在诵读时或抑扬顿挫、或爱憎分明、或慷慨激昂、或低沉哀婉、或语势上扬、或清缓平和的语气语调,感受教师在诵读时采取的高低、快慢、强弱的处理方式。学生只有掌握了这种有张力有表现力的朗读语言,才能将无声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通过诵读教学,将作者的情感传递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更好的把握文章基调、引起思考和共鸣。
(二)营造朗读氛围,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想提升诵读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营造浓厚的朗读氛围,激发学生诵读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诵读条件,激发学生对诵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诵读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通过诵读教学,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采取丰富的诵读方法。比如,在学习曹禺的《雷雨》时,教师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更好的走进文本,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说话方式以及不同角色之间的爱恨情仇,从而更好的理解人物与作品,还可以使教师更好的帮助学生分析作者对文中人物刻画的方式,让学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再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悠扬清雅的音乐,让学生配着音乐诵读课文,从而更好的体会文章中的美,实现痛感,加强共鸣。
(三)把握好诵读时间
        语文教师要想充分发挥诵读教学的价值与优势,就要把握好诵读的时间,既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练习诵读,又要保证不占用课文讲授的时间。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诵读比赛,对于诵读技巧好、有感情的同学,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励学生再接再厉,让学生在诵读中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中诵读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诵读技巧的传授、营造朗读氛围、把握好诵读时间,提升诵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加强对语文中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丽.高中语文课堂的诵读教学初探[J].大观周刊,2011,(10):128-128.
[2]苏梁峰.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应用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2019,(2):96-98. DOI:10.3969/j.issn.1004-0498.2019.02.022.
[3]徐一姝.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