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激情飞扬——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激发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0期   作者:王娜
[导读] 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性特别强的课程,所以情感是这门课程的最明显的特征。
        王娜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胜利小学 辽宁 大连 116021
        摘要:
        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性特别强的课程,所以情感是这门课程的最明显的特征。在教学中,情感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无声沟通方式,特别是在小学时期,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对课堂的学习兴趣程度都和学科情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怎么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掘学生的情感,让语文教学更具有吸引力,已经成为了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发掘;课堂教学;学科情感。
前言: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情感是整个语文的核心精神,它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一种手段,更是整个语文课程教学的一项任务。情感教育指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各种“情”的熏陶,让学生和老师在内心达到默契的一种教学办法。语文课程是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所以相比起别的课程来说对情感教育的要求更多。现在的小学语文内容几乎都是选用名家名作,主题涉及面广,文章质量优秀而且富有美感,每一个词语都融进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的不仅是教给学生片面的知识,更要在情感上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根据实际的情况统计也验证了,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促进的作用,我们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和激发”这一主题展开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一、创建情景教学,激发学生情感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就像是一卷卷的风景图画,一首首的动听音乐。课程教学前的引入就像是一曲音乐的前弦,所以如果老师可以合理安排好课程教学开始前的引导,不但可以有效的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更容易提高教学效果,让课堂激情飞扬。想要设计不一样的课前活动,第一步就是要求教师对自己要讲的内容进行深度的研究,分析出文章中所表发出来的感情重点。然后以文章情感做向导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引起学生内心的感触。让学生沉浸在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之中,从而激发出学生自身的情感,引起学生学习的动力。
        比如在《虎门销烟》这篇课文的学习时,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感觉到虎门销烟的急切心情和当时中国的处境,更好的体会到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的壮观,在课前的教学安排中我为学生们放了《鸦片战争》这个电影,然后看完之后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的观后感以及学生对哪些情节感触比较深。在这个电影放完之后,学生们都有很大的感触,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爱国思想,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学生对林则徐这个人的魄力和举动所吸引,产生佩服心里,然后我抓住这个点正式的引入这篇课文的重点,通过前面的电影情节和后期的教学,学生们对当时政府和西方强国都愤恨不平,更佩服林则徐这一人物,这样一来,很容易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这一历史时刻的记忆,勾起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增加阅读活动,引起情感共鸣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主要针对学生的爱国情怀、尊师重道、孝敬父母和友好同伴的品质进行培育,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学生的感情领悟是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就是说在学生现在已经有的感情基础和思想认知进行深化的教育和感化。小学阶段学生在知识和生活各个方面的经验都比较浅薄,他们在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情体会中需要老师引导和点化。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老师可以在阅读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发掘,让学生学会阅读,在阅读中感受情感,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先感受文章描写的故事然后再进一步的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从书本深化到感情,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感知到更多的现实情感,丰富自己的内心,提高语文学科的学科素养,促进语文课堂激情飞扬。
        比如,在《枫桥夜泊》这首诗的教学中,想要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表达出来的那种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我通过一字一句的具体分析为学生们讲解,通过示范朗读还有细节讲解,感情剖析等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更好的想象到作者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抒发的那种孤寂和豪迈的思想情感,然后在结束教学的时候鼓励学生们要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从而提高整个语文课堂的情感。
三、强化自身素养,点燃学生情感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教师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对整个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先注重自身的文学素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要通过阅读积累更多的文学作品来熏陶自己的情感,开拓自己的眼界,积累更多的文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还有就是,教师要在表达上不断地学习,在教学的表达中也要不断的磨练,其实,语文课堂最后就是要依靠教师的语言来提升整体的效果,所以,语文教师要有特别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正确的体会文章的情感,将真实的情感通过语言带给学生们。通过各种表达方式对文章中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气氛、感情抒发进行形象的描绘,所以,教师的思路必须明确,在表达上也要简单易懂,生动形象。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语言是语文课程教学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总而言之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角,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主导的位置,所以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感情的培育,要帮助学生丰富自身的情感,在日常的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熏陶,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语文课程整体的情感积累,建立起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伟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激发策略[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8(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