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富景
广东省江门市江门区礼乐中学
摘要:在各个教育阶段,为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扎实地学习相应知识,除教师进行生动趣味的课堂教学外,整体班级管理同样重要。随着教育理念与模式的发展,传统的班级管理已经无法适用,新型激励制度开始被融入到班级管理中。因此本文从实际出发,充分探索当下初中班级管理中激励制度建立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教育激励
引言:初中作为学生成长的特殊阶段,其教育的好坏直接关乎学生内在与外在的综合素质质量,因此为确保学生在初中阶段既收获充足的知识又建立完善的人格。初中班级管理作为承担这一责任的重要方面,更是需要从多角度出发制定现代化激励制度,帮助学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一、初中班级管理与教育激励相关概述
初中承接小学阶段与高中阶段,这三年时间是学生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学生不但需要学习中间阶段的各科专业知识,还需要培养好自己积极向上、乐观开朗、不惧压力的良好性格,因此为帮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当下初中班级管理需要格外注重学习与思想的双重规范指引。而激励制度则指教育工作者为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其积极性和创新创造能力而制定的各项奖励。激励制度能够帮助学生看到自身努力的方向,并且明确一旦达成这一目标便可以有收获。激励制度的教育性、精神性、层次行、及时性、名效性、方向性等特点令其成为当下教育阶段重要的制度方式。但是在将初中班级管理与激励制度想融合时却存在一定的障碍,首先便是当下初中班级管理仍然处于传统的老师管教学生听话的状态,没有给予学生话语权和自由范围。其次教师对于班级的管理过于强调成绩与学习,而忽视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三观建设问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存在障碍。此外,当下教室利用激励机制只是单单着重于外在激励,而忽视多方面相结合的综合激励措施。
二、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建立教育激励制度的措施
(一)打造新型激励制度,给予学生话语权与自由
加强初中班级管理需要激励制度的帮助与稳定,而激励制度的建立则需要从实际出发,在现有教育的特点与问题上确定响应的改善措施,令激励制度更加贴合现状。因此教职人员首选可以打造现代化激励制度,给予学生话语权和自由范围。
例如,当下教职人员可以先对初中实际班级内部的管理情况进行观察与总结,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会采用“一言堂”的方式进行管理、学生众多思想无法表示、学生缺少个人意志与行动自由。没有民主的班级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教育发展,因此在明确当下教育问题后,教职人员便可以在制定激励制度时增加学生的话语权,学生一旦发现各种问题如向老师倾诉与交流,可以给予一定心理奖励,定期召开自由讨论会,请学生说说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诉求,为学生创造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
(二)调整激励内容,增加心理激励措施
激励制度最重要的便是具体的激励内容,这里不单单指的是传统物质上的奖励,而是内心与外在的双重激励。因此初中教职工人员为建立良好的激励制度,需要调整激励内容,增加心理激励措施。
例如,初中教职人员可以对不同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分类处理,如学生成绩的进步、学生获得各项优异成绩可以使用适当的物质激励,同时融入口头鼓励与美好期许。而学生客服学习压力、良好处理同学矛盾与家庭矛盾、确定自身发展目标等这可以使用心理激励的方式,通过在书信、明信片留下鼓舞的话语,或者带领其领悟成长美好等方式达到激励效果。同时教室还需要随着学生的成长而不断拓宽心理激励的范围,确保学生能够知道程度感受到积极乐观的学习与成长氛围。
(三)抛弃传统单一激励模式,打造全方位高效激励制度
在激励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会遵从目标结合原则、正激与负激相结合原则、精神激励为主的原则、外激与内激辛目结合原则、公正原则等原则,因此为充分确保整体初中班级的良好运行,教职人员需要在各原则的基础上打造全方位高效激励制度。
例如,初中教职人员首选可以确定当下激励制度中的激励点和缺失点,其中大多数激励制度会对已经取得良好结果的学生进行激励,而忽视对成绩不理想学生的鼓励。因此为确保全班学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前进动力,教室需要在激励制度中增加针对成绩不理想同学的激励制度,如单科成绩进步奖励笔记本并附赠鼓舞话语,总体成绩进步奖励未来方向指导性谈话等。教职人员将激励制度充分拓展与完善,确保全班学生均能够在动力十足的状态下学习与生活。
总结:为进一步提升当下初中班级管理的质量,建立起专属初中阶段学生的激励制度,相关教职人员可以通过采取打造新型激励制度,给予学生话语权与自由;调整激励内容,增加心理激励措施;抛弃传统单一激励模式,打造全方位高效激励制度等措施来为学生后续的生活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祥霞. 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 590(08):18-18.
[2]曾永清(Yung-Chin Tseng). 国中教师健康对其班级经营与学生学习的影响与效益分析-多层次模式应用[J]. 学校卫生, 2013(62):29-46.
[3]苏泰彬. 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 速读(中旬), 2019, 000(009):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