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莲
广西南宁市爱华学校 530000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优秀文化,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美术资源。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可运用传统文化开展美术教学。将传统文化与高校美术教学有效结合,可以彰显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充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水平。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引言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元素,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来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丰富初中美术教学内容
引入传统文化遗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初中美术教学内容。我国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而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大量优质文化的沉淀,正是因此,我们这个时代的传统文化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这其中有很多内容都较为适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而积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遗产,能够实现对教学内容的丰富。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当前的高校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教学重点之一。教师可以从丰富的传统文化中引用一些美术资源,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美术认知的过程中构建富有个性的相关认知。教师可以深入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其中的美术资源,并将其运用到高校美术教学中,从而培养并增强学生的美术想象能力。同时,在学生设计与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创新美术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美术创作思维。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将传统的民间美术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相融合,将传统文化元素创造性地融入自己的作品,创作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美术作品。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一)深入挖掘内容,丰富课堂教学
要想实现初中美术核心素养教学的最大化,就需要教师在能够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从而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初中阶段有很多的美工制作内容,教师可以以课本的具体知识内容为契机,引入彩带绣和陶艺这两种经典的传统文化。彩带绣是用色彩丰富、质感细腻的缎带为原材料,在棉麻布上,配用一些简单的针法,绣出的立体绣品。而陶艺顾名思义是陶器的制作工艺。这两种文化内容具体操作起来相对较为简单,同时也能够实现对初中美术课堂的丰富。教师引入这两种内容之后,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更上一层楼。
(二)夯实校本课程,促进传统文化理解
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讲求实效,突出特色。为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学校围绕中国神话这一主题,研发了具有学科特色和实践价值,且推广性较强的“中国神话”校本课程。例如,以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为研究对象,在文物中发现神话,从造型、纹样、色彩等美术语言解读神话。这些文物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轨迹,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化。通过探究文物中的美术语言,能够解读一个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可以窥见一个时代对于未来的幻想。由主题课程带动学生自主探究,在绘画、手工、戏剧表演等活动体验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与历史、语文、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课程整合中挖掘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进而唤醒他们创造性地传承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学生将所学与本地文化、校园文化相结合,制作了一批形式新颖、内涵丰富且便于携带的文创产品,创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
(三)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习习惯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往往可以使一个人受益终身,所以美术教学的效果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掌控。习惯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当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后,学生会自主进行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做好计划。美术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当然包括文化素质的水平,而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文化素质,因此,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会学到渗透进去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也帮助学生以后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学到传统文化,教师应该用恰当的方法去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习作品的同时,提升学生美术素养,增加传统文化底蕴。
(四)在名画欣赏中感悟传统文化
我国绘画艺术发展历程久远,同时,在时间的沉淀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不同的年代会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异,直接反映了当时的人文历史以及时代发展背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名画展示,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历朝历代的绘画艺术风格,还可以对那个时代的文化发展进程进行了解,认识到艺术同样具有生命力。这种历史与文化相结合的美术课程设置,让美术这门课程内涵更加丰富,同时可帮助学生们学习到更多,因此落实教学工作时,教师必须对这些名家画作的画家流派、创作风格、人文地理等内容进行全面介绍,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这幅画作的创作时间、地点以及时代背景,进而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理解力。
结束语
总之,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程,对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素养具有积极作用。但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融合并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进步。教育者需要抓住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及时调整教育理念,调动各方教育资源,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下,既能发展美术创作与欣赏能力,又能形成良好的情感、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时代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何兰临.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19(36):155.
[2]马进林.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J].读写算,2019(27):22.
[3]吴光俊.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