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9期   作者:农莉莉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日渐成熟,新兴的科技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

        农莉莉
        广西大新县大新中学  5323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日渐成熟,新兴的科技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人们对信息技术的探索也一直没有停歇。高中是学生时代最关键的一个时期,学生面临着高考这一巨大挑战,本身压力就非常大,因此,学生会将主要精力放到其他学科上,并主动忽视信息技术的学习。基于此,以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引言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是繁多的,而现实中的高中生基本不可能花费太多的时间用于学习这些对高考、未来生活没有多少用处的知识。教师应当意识到这一点,在设计教案时,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即教师所设计的新型教学模式应当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基础,而不是将信息技术变成一门新的“考试型”学科。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重视程度
        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生在学海上泛舟时,教师就是学生的灯塔,身为学生灯塔的教师,理应为学生指引方向。但是,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路不够清晰,导致自身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何谈对学生进行方向上的指引。因此,教师若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应该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确立让学生“跳一跳”就能达到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益于今后的教学工作。毛主席曾说过:“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同样的,教师也要学习毛泽东思想,将伟人的战略思路运用到自身教学中,这样才能为祖国贡献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充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利用学生的亲身经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获得更多的学习灵感。例如,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出发,列举信息安全问题,比如在搜索学习资料时,会遇到网络病毒、木马的侵袭,导致计算机受到损害,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预防网络病毒的侵害,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借助生活实际案例,学生们能够有效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不仅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升,而且学习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三、优化合作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高中信息技术合作教学评价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在高中信息技术合作学习中,必须要优化以往的教学评价,努力构建一套与其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模式。

首先,从评价目标上来说,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制定教学评价的时候应围绕“三维目标”制定评价目标,使得教学评价不再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从评价内容上来说,教师在制定高中信息技术合作教学评价的时候,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结果,还要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给予全方位的评价,使得教学评价更加全面科学;同时,在优化教学评价的时候,不仅仅要以小组单位进行评价,还要对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表现给予评价,真正实现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最后,从评价形式上来说,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教师在优化教学评价的时候,不仅仅要以教师为主体开展评价,还要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生生评价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
四、实施分层教学法
        在传统教学中,会设置统一的任务标准,这对于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无法有效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实施分层教学法,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从而为所有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相对简单的任务;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难度系数较高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实现自主探究学习。利用分层教学法,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其能力范围内得到锻炼,从而有效提升其信息技术能力。
五、践行全面评价教学,指明学生努力方向
        教学评价是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为学生指明努力方向的重要教学行为。在应用新教学方法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践行全面评价的良好教育理念,将教学评价渗透进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并且,教师应当注意自己评价的方式及内容,将激励教育理念与差异性教育理念融合进评价中,使评价可以发挥增强学生动力、为学生指明方向、树立学生自主学习信心等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评价渗透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各个小组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进行评价。比如,有的小组并没有合理分工,小组中能力较强的学生包揽了整个合作探究的过程,其他学生只是在听该学生的讲解。对于这种小组,教师需要施加直接的干预,如要求该学生停止主动指导,并让其他学生依据能力与兴趣接手理论理解、实践操作等工作。并且,教师在施加干预时,需要说清楚施加干预的理由,使学生意识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的必要性。而在课堂教学的后半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们的具体实践作品,对学生进行个体性的评价,如指出学生在理论或者实践方面的不足,肯定学生的进步。
结束语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果仍采用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而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认知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将不利于教育教学的长远发展。基于此,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真正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华卫铸.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J].数码世界,2019(09):147.
[2]李安平.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性观察[J].考试周刊,2016(A1):115-116.
[3]陈月娥.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高[J].中学教学参考,2016(20):12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