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翠柏
靖西市南坡乡中心小学 533899
摘要: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如何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让学生利用自身知识储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此,小学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生活为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并在日常教学中启发小学生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奥秘,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方法
引言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旨在帮助小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应用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小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能力都获得增强。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让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大幅提高。这种教学方式明显优于以往由教师提出问题、给出答案、讲解原理及公式的传统教学方式,能够让小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将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起来。
一、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意义
所谓“解决问题能力”即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谋略,往往是可以解决某一系列问题通用之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就是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手段,而这些是需要在长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积累的。在实际的小学数学学习中,不同的学生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例如,一些学生看到问题根本没有任何思路,束手无策;而一些学生虽有些解题思路,却总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无法正确解题。深究这些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难发现,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中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策略意识”,他们太过注重某一问题的解答,而没有总结和分析解题方法、思维的意识,使其学习困难重重。因此,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去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其形成策略意识,提升其数学思维。且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困境,帮助他们事半功倍地学习。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浅析
虽然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会提出一些关联现实生活的问题,但是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解答时间,还是下意识地沿用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数学知识程序化地灌输给小学生。这让以往“提出问题、给出答案、讲解原理”的教学方式没有本质上的变化。这样的课堂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使学生只知道被动地接受教师给予的知识。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打击。并且,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算数方法,而忽略了解方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能有效地抓住重点。这也很不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建立。
三、小学数学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学的相关策略
(一)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师通过问题解决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解题思维时,应针对现有教材进行深入研读,明确教材编写意义与教材内涵,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情境。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小学生实际生活合理选取教材内容,对数学教材进行整理后提取一些有教学意义的问题,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情境中形成问题发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问题观察力。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课堂中引入教学素材,利用信息技术带给学生丰富、真实的教学情境,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面对问题时迎难而上的解决信心。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场景,让小学生在相互交流与探讨过程中激发求知欲望,以此培养小学生交流能力、表达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师要提出切合小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适当设置一些小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带入到数学教学中,并让学生来解决和思考这些问题。但是,教师应注意不要将偏离学习内容的无聊问题引入,以免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教师提供一个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的时候,要注意教会学生从信息中提炼出有用信息的方法。这也是学生很重要的一项能力。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他们很可能会从无用信息中提出一些无用的问题,浪费了教学时间。例如,教师可提供这样的情景:“在漂亮的玩具店里有3种玩具,其中玩具车有32个,每个15元;玩具熊6个,每个30元;洋娃娃55个,每个25元。小朋友多想都带回家啊。”这段情景描述中就有很多无用信息,而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有用信息中提出问题,如“每种玩具分别可卖出多少元?”“所有玩具加在一起可卖出多少元?”等。而当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认真地对待,利用数学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挖掘教材中的插图
新课标强调,在编排小学数学教材时应遵循小学生性格特点和年龄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促使小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具备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小学数学教材中,青岛版教科书便针对培养学生各项能力提供了插图,其中蕴含着大量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培养小学生各项能力与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通过观察插图引导学生从中找寻数学问题,并对其进行合理分析后计算最终结果,以此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学习知识后通过自身知识储备进行自主探究,由此养成良好的问题解决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教学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利用信息技术为其拓展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下积极探索数学知识,从中发现问题,并积极提出问题,由此锻炼小学生解题思维,为小学生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玉红.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9(12):25.
[2]覃家瑶.如何培养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06-107.
[3]韩华方.基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育[J].华夏教师,2018(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