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丽
安庆市双莲寺小学 安徽 安庆 246003
摘要:小学是教育的初始阶段,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的时候,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小学阶段作文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综合反映其语文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应积极开展作文教学指导工作,抓住作文要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作文练习,改善作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对策
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发展,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视。由于自身阅历浅,接触作文时间不久,小学生在写作中易产生畏难情绪,时常感到无从下手。有的学生盲目地照搬他人的优秀作文,缺乏自己的思想,作文平淡无奇,难以感人,或者文章结构不完整,中心思想表达不明确,影响了作文质量。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对此保持高度重视,加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困境
1.1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不浓
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小学生中有近四分之三的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不想写作文,害怕写作文,甚至对作文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一旦学生从心底里排斥写作文,不管教师在写作课上讲的多么天花乱坠,都无事于补。对学生来说,老师布置的作文作业是一项任务,只需要按规定完成,不需要保证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写出的作文都是思绪不畅、内容含糊不清、还含有很多语病错字的“残次品”。
1.2写作内容千篇一律,没有个性
学生写作的时候没有内容可写怎么办?教师和家长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多读、多看、多借鉴。广泛的阅读当然没有错,但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一味模仿,而是为了拓展写作思路。写作应该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抒发,是一种对真善美的记录,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如果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从深层次启发学生写作的意义和价值,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就很难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这就会导致一种现象:学生们一提笔就是自己看过的课外书籍的范文内容,一开篇就是惯用的写作技巧,脱离了写作原本的“原创性”“创新性”。从应试教育的考核上来说,只要作文行文没有语法错误,结构完整,主题鲜明,就会有不错的分数。但从写作教学的核心目的上来说,千篇一律的写作内容和风格,完全展现不出来学生们真正的心理活动,阅读的人也会觉得没有个性、索然无味。
1.3没有掌握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未能充分认识学生写作的重要性,不懂得语文写作本质,致使在日常授课中缺乏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只是依照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向学生灌输写作技巧。然而,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行,小学语文教学范畴也变得愈加广泛,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变得越来越多,导致教师在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不能带领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写作教学。长此以往,学生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对写作教学予以充分吸收,使得大多数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任何新意,影响学生写作积极性。
2对策
2.1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鼓励实践
教师在作文授课时,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写作成功的幸福感,帮助他们在习作实践中树立自信。教师可以通过这几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一,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融为一体。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尽量用商量的语气对学生进行引导,布置作文实践时多和学生谈论写什么,让学生产生一种作文不是老师的命令,而是老师和我们协商后决定共同完成的一个项目,进而对写作产生好感。第二,教师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
作文的命题应该范围广泛、贴近生活,与学生紧密相关。可以以学生周围的人和物为题,也可以以学生做的一些事为题,让学生觉得写作并不困难,继而让他们产生一股想要表达的冲动,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第三,多多鼓励学生。要想让学生坚持不懈的进行写作,就必须让他们尝到写作成功是什么滋味,对那些作文写的好的同学教师要不加吝啬的给予表扬,比如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当做范文在全班朗读,将优秀的作文投稿给杂志社、期刊,定期在班级内举办写作大赛。而对那些写作能力稍显薄弱的同学,教师要以鼓励为主,不能让他们丧失对写作的热情。
2.2多鼓励少批评,尊重写作创新
什么样的作文会让教师眼前一亮?就是那些不落俗套,敢于写出自己独到见解的文章。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们有时候也很矛盾,一方面想鼓励学生创新;另一方面又怕学生走偏了道。其实,写作的原创性和创新性就表现在“与众不同”,虽然创新的过程中,小学生们可能会有一些偏差、一些失误,但创新是写作的灵魂,不该丢掉。面对学生们大胆尝试的写作内容、写作观点,教师要尽可能多鼓励少批评,要给学生创造宽容的写作氛围。在部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过分强调学生要循规蹈矩,面对学生们写作中的一点点失误,都会严词批评,马上让学生改正。其实,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他们也有对生活的思考,也有对事情的态度和观点。如果教师长期打压学生的创新思维,会让学生害怕写作,不敢写作。面对小学生们千奇百怪的想法,天马行空的想象,教师们还是应该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看待,用合适的力度去引导,尊重孩子们的创新表达,鼓励孩子们大胆写作。
2.3鉴赏文本,掌握学习写作方法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就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因为一篇文章的好坏与文章的立意、谋篇布局以及写作语言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才能提高文章整体质量。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分析课文的同时,将写作方法通过授课的形式不断渗透到学生的记忆中,借助优秀范文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写作方法。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推广,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还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使其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习鉴赏大量经典文学作品,并在深入阅读中学习掌握作者写作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写作方法的理解记忆,促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强化自身写作能力,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3开展实践活动,生活素材可增“趣”
一切伟大的思想理论都源于实践。社会生活是写作的基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社会生活可为写作者提供丰富的素材来源和情感体验,进而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针对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为促使学生开辟写作思路,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应积极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并由此不断创新作文教学方法,督促学生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优秀作文。此外,坚持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善于发现身边小事并将其记录下来,形成日记或随笔,并选出优秀作文装订成册,以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一步积累,丰富经验。通过实践,学生一方面可积累作文素材,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热爱生活、积极探索的品格,为其身心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
结语
小学语文作文指导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培养学生应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等重要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应给予作文教学及教学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高的重视,结合新课改要求完成指导方式的创新。在创新和改革过程中,首先要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及需求,确保指导方法的创新改革是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小学作文指导方法创新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彦平.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方法的创新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0):20.
[2]陈艺梅.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方法的创新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0(2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