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课程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沈秋润
[导读] 对于学前教育而言,通过渗透中国传统音乐,不仅能够帮助幼儿们更好地完成音乐学习,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而且还能帮助其累积充足的经验。因此,相关教师理应提高重视程度,针对当前的教学体系,对其不断优化和改进,进而提升幼儿们的综合水平。

重庆市涪陵区幼儿园  沈秋润  408000

摘要:对于学前教育而言,通过渗透中国传统音乐,不仅能够帮助幼儿们更好地完成音乐学习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而且还能帮助其累积充足的经验。因此,相关教师理应提高重视程度,针对当前的教学体系,对其不断优化和改进,进而提升幼儿们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 融入 幼儿音乐 教育课程 研究
        引言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如何将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到幼儿音乐教育课程中,是幼儿教育新时期面临的现实难题。幼儿音乐教育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借助各种类型的课堂教育模式,让幼儿能够真正参与进来,更好地完成音乐知识的内化吸收,增强幼儿的音乐修养。
        一、传统音乐渗透的基本原则
        (一)传承性基本原则
        对于传统音乐来说,本身能够看作是中华民族思想的重要体现,其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经济以及政治之间均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因此,在进行传统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理应时刻渗透“传承性”基本原则,对幼儿们展开有效引导,促使其逐步完成价值观塑造,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所在,进而从中有所收获。
        (二)创新性基本原则
        对于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来说,通过不断创新,自然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因此,教师理应时刻秉持“创新性”的基本原则,将现有的实际情况考虑进来,以此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丰富。这样一来,幼儿就会对中国传统音乐学习有更为浓厚的兴趣,进而能够确保教学的综合质量。
        二、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课程的策略
        (一)将民间童谣以唱诵的形式融入幼儿课程
        民间童谣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童谣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它的歌词通俗易懂,旋律也非常的简单,在表演过程中有着非常轻快的节奏,很容易受到幼儿的喜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童谣反映的是儿童的内心世界,也是展现儿童生活情趣的重要艺术形式。在孩童阶段,往往有着单纯美好的心灵,童谣因此也成为了人生中重要的记忆。幼儿课程在研究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利用民间童谣的资源优势,将民间童谣通过唱诵的形式对儿童展开教育。教师在选择音乐曲目时,应该注意音乐曲目需要具有一定的愉悦性、积极性以及教育性。结合这些条件,在选择童谣曲目时,需要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点以及内心世界,音乐作品要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对音乐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需要对童谣曲目展开深入研究,总结童谣中蕴含的知识和真理,从而对幼儿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培养他们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


民间童谣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这种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往往很容易受到幼儿的喜爱,在唱诵过程中也非常的有趣。因此幼儿课程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童瑶的这些艺术特征,尽量挑选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幼儿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童谣,使幼儿处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中,感受音乐作品的熏陶。譬如说借助《小白兔》、《排排坐》以及《春节童谣》等音乐作品展开音乐唱诵,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具有谦虚、勤奋的优良品质。在唱诵过程中,幼儿也能够熟悉我国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节日,既能够增强自身的音乐审美体验,也能够感知到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需要注意的是,民间童谣在唱诵过程中需要注意其教育性。民间童谣宛如知识宝库,蕴含着很多知识以及做人处事的道理,对于幼儿来说犹如百科全书一般。因此在幼儿课程开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民间童谣的艺术特性,通过课程实践的形式,使幼儿具有美好的心灵。譬如说《属相歌》和《马兰花》等等,借助这些童谣能够培养幼儿对大自然风光的喜爱。
        (二)创新渗透方法
        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可以尝试应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幼儿们播放一些传统民族歌曲的现场视频,一边聆听歌曲,一边观看表演者的表情和动作。之后再抽出8到10分钟时间,让幼儿们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由于幼儿普遍十分喜欢观看视频,自然对于这种教学方法有着非常高的喜爱度,愿意积极参与进来,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帮助其不断增强自身综合能力。
        (三)设计以民族舞为主题的韵律动作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非常乐于展现自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肢体动作来展现音乐的情感,从而更好地阐述音乐的内涵。韵律动作需要和幼儿的学习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譬如说行走、奔跑、招手以及弯腰等等。借助这些简单的动作能够模仿一些音乐中的场景,譬如说开花、刮风和下雨等,将韵律和动作结合在一起,能够让幼儿展现更多的生活场景。因此,教师需要选择一些具有节奏感的舞蹈动作,增强幼儿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借助民族特色舞蹈,能够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在音乐实践中更好地表现音乐。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地域风情的民族音乐作品,譬如说《北京的金山上》、《青春舞曲》等等,从而增强幼儿的韵律感。将传统音乐融入到幼儿音乐教育课程中,能够完善幼儿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强幼儿对于民族文化的归属感,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艺术审美能力,这也是在新时期传承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路径。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有效提升音乐教学的综合质量,学校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利用我国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对幼儿展开针对性的教育,通过这种方式,幼儿们不仅能够完成知识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点,而且自身综合素养也会随之得到增强,进而为未来的个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明凤.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课程的研究[J].新课程,2020(30):126.
[2]吴敏.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J].好家长,2019(88):31.
[3]顾艳.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课程的思考[J].甘肃教育,2018(04):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