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苏 崔风佳
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曹杨韩小学 457600 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城镇小学457600
【摘要】创设与导入课堂情境是数学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且可以充分的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热爱学习数学,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导入面临的难题、重要性以及有效策略等方面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情境教学 创设与导入
【前言】由于小学生的心智不太成熟,年龄尚小,所以学习起来有些困难,尤其是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学科。而且小学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教师引导的好,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学习,对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奠基作用;相反,教师引导的思路方法等不对,就会让学生厌恶这门学科,甚至让学生讨厌学习。所以把情境教学融入课堂中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小学教学阶段的重难点。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情境创设与导入面临的难题
1.1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首先,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心智不太成熟,对于学习没有很强的专注力,他们的注意力只有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上才能高度集中。其次,学生由幼儿启蒙步入小学,这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的考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由于小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他们的数学成绩往往不太理想,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就会出现排斥心理,将会严重导致学生积极性的下降。
1.2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创新意识欠缺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于在黑板上写下下密密麻麻的课堂重难点内容、计算公式、解题过程等等。较僵化的教学模式、枯燥的理论知识根本就提不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大大降低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再者,由于教师与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会使一些基础能力差的学生容易出现自卑和恐惧的心理,从而在数学课堂中表现的不够积极活跃,教师也想要急切的提高学生成绩,便会对学生从严管教,最终导致数学课堂氛围紧张,师生之间产生距离,更加不利于数学课堂的开展。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师教学效果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做任何事情都会顺风顺水。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达大于逻辑思维,而课堂情境教学刚好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在课堂上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从而可以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提升自我能力。教师把情境教学融入课堂中,在课堂上可以很好的观察学生们的反应,针对学生们的表现教师可以完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和学生们的努力把学习这件事情做到最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对学生未来数学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将会伴随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同时,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会注重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肯定离不开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那么就会从小激起学生的对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就会更加热爱学习,从而对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做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三、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与导入的有效策略
3.1教师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眼球
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情境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关注课堂,进而吸引其注意力,是教师值得关注的方面。
举个例子:小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像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都是小学生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对于美食,小孩子最欢糖果和蛋糕了。教师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融入课堂。教师在讲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就可以跟学生们讲故事了,比如:熊大要过生日了,熊妈妈买来一个大蛋糕,并叫来了熊大的好朋友们。好了,熊妈妈开始切蛋糕了,她把蛋糕的四分之一给了熊二,八分之二给了熊大,十六分之四给了毛毛,剩下的三十二分之八给了吉吉国王。这时候熊二哭了,觉得自己分的蛋糕太少,于是他们决定找猫头鹰老师评理。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到到低分的公平吗?教师讲的故事就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让学生们从动画片入手学习数学。
3.2视觉引导,加强理解,巩固记忆
视觉的引导比语言更具有吸引力,通过观看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举个例子:在讲述小学数学“三角形、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讲时,教师可以把三角形、四边形和梯形组合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让学生们猜测这些都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特点呢,又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三角形比四边形稳定呢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讲述完这门课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四边形运用的案例。再或者,在讲“轴对称”时,教师可以在白板上放映蝴蝶和七星瓢虫的图片,让学生们思考它们两个有什么共同点?是不是和钟表一样左右对称呢?最后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3.3实践出真知,联系生活推动实践
只有把学习到的知识中运用到生活中,才能真正的理解所学内容。在讲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举这样的例子:你和妈妈去逛超市,喜欢上一个书包,需要一百元,但是妈妈让你自己做家务挣钱买,如果一个月你可以挣十元,那么几个月能买回来呢?挣二十元呢?等等。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仅可以检验知识点的正确性,还可以加深理解。
【结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创设与导入课堂情境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提高理性的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高质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宋景兰.基于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下课堂情景的有效创设与导入[J].新课程(中),2017(01):159.
[2]陈锦治.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导入——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6(02):212.
[3]谢海云.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导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J].教育科研论坛,2010(10):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