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俊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一中学 山东 章丘 250200
摘要:2017年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教与学提出了更全面、更高的要求。在新高考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并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二十多年来对教材、高考题研究与整理,感觉新高考对语文阅读能力、题目的新颖性、数学方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新高考 效率 教与学
在新课改下,只有熟悉新课标和新高考,教师与学生才能有效进行教与学,课堂才会有效率,学生高考才会取得理想成绩。
1 对语文阅读理解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千变万化,奥妙无穷。它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沉淀,是老祖宗们集体智慧的结晶。现在的高考题目信息量和阅读量普遍加大,如2020年高考物理(山东卷)从11题到18题八个题目长度都超过200字。你要解得了物理题目就必须先读懂题目,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加大阅读量,强化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让自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题目中的有用信息挖掘出来,分析、整理、总结、反思,最后把问题解决。故学好物理的前提是把语文先学好,学好语文是学好物理的必备条件之一。
策略:多读书、读好书,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2 高考题目新颖度增强
一方面,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教育内容,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的新成就、新成果。故在近几年的高考题目中与社会风云变幻、反应社会现状,与先进科学技术、生活实际结合的题目越来越多。如2020年高考(山东卷)第15题考了一个中医拔火罐的题目,2020年(北京卷)第3题考了一个通讯时代4G5G的题目。另一方面,新高考也呈现了许多“旧瓶装新酒的题目”,比方说今年高考(山东卷)选择题的第3题就是在双缝干涉的物理情境中考了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题目。
策略:一方面多关注科技前沿的知识:如地球引力波、高铁列车、航天飞机、人造地球卫星、可燃冰、南极科考站等。另一方面注重物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尤其是知识的整合与提升。
3 与数学知识的融合越来越密切。
数学作为工具学科,其思想、方法和知识始终渗透、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为物理概念、定律的表述提供简洁、精确的数学语言,为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提供有效的方法,为物理学的数量分析和计算提供有力的教学工具。在新课改下,高中物理的考试说明要求学生加强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如利用函数关系、图表和表格、平面几何和三角函数、数学归纳法、不等式关系、判别式法求极值问题等。现我就前四种方法略作总结。
3.1 函数公式、图像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这里的函数主要包括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高中物理大部分章节都有函数的身影,有线性的,也有非线性的。
如:力与运动中的x-t图像、v-t图像、a-t图像、f-a图像、f-m图像、a-m图像等;功能关系中的w-v2图像、f-x图像、Ep-x图像、v2-h图像等;电学中E-t图像、?-t图像、u-t图像、F-q图像、Ek-r图像等;稳恒电路中的U-I图像、P出-R图像等;电磁感应和交变电流中Φ-t图像、ΔΦ-t图像、e-t图像、i-t图像、q-t图像、u-t图像等;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中的s-t图像、T2-L图像等;光电效应中EK-Υ图像等。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既要会列函数公式,又要会画函数图像,还要明确各个物理之间的物理意义。
3.2 图表和表格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图表和表格法历来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它表现各物理之间的关系具有灵活、适应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故在高中物理实验记录中大多都有图表和表格的形式记录数据,分析规律。
3.3 平面几何与三角函数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在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磁场中的偏转、光的反射与折射等章节中,对研究对象受力分析、轨迹分析、光路分析都需要用到几何作图,然后用三角函数或相似三角形进行解析。
3.4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数学归纳法属于完全演绎的推理方法。在数论中,数学归纳法是以一种不同的形式来证明任意一个给定的情形都是正确的(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一直下去该不例外。)的数学定理。一般数学归纳法用在多过程物体的运动中或多物体的多次碰撞之中,一般先用数学归纳法的思想写出多过程问题的通式,再用数列知识求解。
由于用数学归纳法求解的题目过程复杂,大多是以最后一个压轴题的形式出现在高考题中。如:2007年全国理综卷I24、2009年高考理综(北京卷)I24,2010年高考理综(北京卷)I24、2020年高考物理(山东卷)第18题等。
也有个别的题目使用不等式关系、判别式法求极值等方法处理物理问题,这里不再赘述。
策略:师生注重数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对使用较多的函数、图表和表格、平面几何与三角函数、数学归纳法等知识进行强化训练。
4 体现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程对凝练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加具有责任意识和担当,更加爱国,身心更加健康。所以,教学中逐步渗透人生教育、感恩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如:
4.1人生教育的渗透:在讲弹力一节时,对弹簧在弹性限度内的伸缩与做人要讲规矩、知法度相联系,这样才能做到张弛有度,能屈能伸。也可以鼓励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给自己一点弹性,是挫折后的再次崛起,继续把希望寻觅;给自己一点弹性,失败中汲取教训,成功时勇上一层楼。
4.2科学态度、科学钻研精神的渗透:在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法拉第用十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实验失败,才发现变化的磁场产生电流。这体现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刻苦钻研的精神,鼓励学生,做一件事,只要方向正确,就不要轻言放弃,直到成功为止。
4.3感恩教育的渗透:在讲解万有引力定律时,可以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吸引力与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相联系,相见即是缘分,让学生珍惜现在,搞好与同学的关系、老师的关系。感恩自己的父母、亲人;感恩身边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感恩社会。
4.4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的渗透:在讲万有引力与航天一章时,把中国的日益强大告诉大家,中国是世界上能够自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强大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的努力与奋斗,让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能够很好的回报社会。
策略:教师通过书籍、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社会教育、感恩教育、爱国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融入到教学中,让其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让学生逐步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刘启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