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琳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长乐中心小学 311123
摘要:数学这门课程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学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另外学生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想要顺利的实施分层教学,那我们就需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数学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机制的改革,以往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已经不符合当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学习数学这门抽象性学科的时候很难入门。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一定会形成大量的学困生。而在新时期下我们必须要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而分层教学正是新时期下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新颖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效的打破了传统的固定教学方式,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1、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注重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这是传统教学活动中所遗留的问题之一,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沿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只能机械般的接受教师对知识的传授,缺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2、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足?
由于长期受我国应试教育理念所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多是照本宣科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氛围下难以彰显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3、学生学习水平差异性较大?
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不同,如果我们利用一刀切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有的学生适应,但是有的学生却不适应,这也会使学习能力好的学生觉得教师课堂讲解的内容太过于简单,而成绩差的学生又会觉得内容太过于深奥,很容易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下的现象,在这样的氛围下生生之间的距离也会越拉越大。
二、分层教学法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科学合理的划分小组,这样才能够制定与之相符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位置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教师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可以通过简单的题型为学困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比如,在遇到有些相对来说比较难的题型时候,一些基础数学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很难能够短时间来完成,为了能够不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那我们就可以利用分层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使我们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同时还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1]
2、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分层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分层教学模式下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以此为基础质量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作力是学生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自身的优势来提升创造力。
三、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对课堂教学分层,实现多层次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尊重生生之间的差异。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注重提升学生的成绩,并没有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非常喜欢学习好的学生,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闻不问,久而久之,教师会淡化尊重学生的意识,而学生也会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所以,我们在分层教学模式下需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顾及每个学生的心理感受。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合理的划分,确保每个小组的学习能力相当。除此之外,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巧妙的设计课堂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难易不同的数学问题,从而学生在回答完问题时可以树立自身学习的自信心。[2]比如,在教学100以内加减法这节数学知识的时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跃的学生来说,在讲述完具体的计算方法之后可以让他们快速计算,并能够作为举一反三,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困生来说我们可以要求他们先复习课堂所学内容,然后在通过大量习题将课堂所学知识具体化,从而强化学生的记忆,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2、众志成城,加强组内互助?
虽然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但并不代表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全部,学生在学习中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生生之间的相互帮助。生生之间的相处时间一定会比师生之间的相处的时间要久,学生的成绩也只有同学之间最为清楚,他们的年龄相当,思维自然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生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在一定成程度上对提升学习水平有很多的作用。另外,同组之间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当,他们之间的互相帮助作用一定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鼓励学生互相帮助,相互促进,理解能力强的帮助理解能力弱的,最终完成相同的学习目标。比如,在教学负数这一数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奖励,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成员能够最快的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能力较差的小组需要理解负数的含义并学会书写即可,而学习能力一般的小组那我们要求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进实际生活中,能够在文字的描述中将负数的信息提炼出来,并利用数学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小组需要他们深化拓展到计算负数的加减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为了能够使自己的小组获胜,一定会在组内积极帮扶。
3、对课后练习分层,巩固课课堂学习?
为了能够使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印象深刻,做到及时查漏补缺,我们还需要对学生课后练习进行分层,对于相同的题目传授学生多种解题思路,以此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课后练习分为质与量两种形式,为课能够使分层效果更加高质高效,我们在进行课后练习的时候可以将质与量均衡开展。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应该对他们进行加强练习基础知识内容,帮助他们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过程中将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树立起来,从而带着饱满的热情参与进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而对于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那我们就需要在练习题中增加一些有深度的数学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展开积极思考,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3]比如,在教学百分数相关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编写高中低三种不同的课后练习题,利用一些基础的填空题可以要求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解决其中的问题,并根据解决这些简单问题的时候还可以求助其他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同时还能够帮助其他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另外编写复杂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优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在教学百分数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融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以此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结束语:
总之,作为新时期下的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我们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积极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都能够在原基础上有所提升,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够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杨芬.尊重个性 因材施教:小学数学因材施教的具体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139.?
[2]张海如.关于小学数学如何实现分层教学的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5):47.?
[3]张艳丽.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误区和对策[J].科普教育选刊.2016(1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