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霞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安流镇第一小学 514437
摘要:自育人为本思想在课程改革活动中深入渗透以来,如何驾驭学情加强教改,成为教师要直面育人挑战之一。其中,分层教学模式作为将学生作为课改主体的育人手段其内核是育人为本思想,为教师根据学情整合教育资源并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给予支持。本文通过探析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方略,以期提高小学低段数学教改质量。
关键词:分层教学模式;小学低段数学;运用
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如下价值:其一,助力教师将学情视为照亮育人之路的明灯,根据学情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处于不同学习层级学生均能参与其中,调动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实践积极性,为教师科学育人、启发、引导奠定基础;其二,利用分层教学模式培育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数感、空间想象力等数学素养,为今后进一步了解、学习、应用数学知识给予支持;其三,教师为运用分层教学模式需积极教改,践行新理论及新手段,赋予数学课堂多样性与生命力,继而增强教师育人实力,为小学低段数学教改提供保障。基于此,为提高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质量,探析分层教学模式运用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紧抓基本信息,为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铺平道路
第一,教师需积极了解学生成长规律、兴趣喜好、数学基础、能力水平,将高段数学与低段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区分开来,保障该模式为低段学生数学学习及全面发展服务;第二,结合实际合理分层,定性、定量划分教学层级,为数学教学资源整合与调配指明方向,提高教学方案实操性;第三,明晰学生受教需求,将有关需求视为分层教学出发点、着力点、归属点。例如,教师在进行“混合运算”教学时可先进行课前小测,在黑板上列出几道具有典型性的算式供学生计算,如3×5+3×3=、18-6÷2=等,一方面帮助学生回顾运算知识与方法,另一方面反观学生计算能力、学习基础、学习状态,以此为由划分A、B、C三大层级,其中A级为运算能力较强、数学基础较好、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B级为运算能力一般、有一定学习基础、学习兴趣较高学生,C级为运算能力较差、缺乏数学基础、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将“提升计算能力”、“会用简便算法”、“培育逻辑思维能力”视为学生学习需求,以此为由加强分层教学设计,使分层教学模式得以发挥积极作用。
二、丰富育人模式,创新小学低段数学分层教学方法
为挖掘分层教学模式在低段数学教学中的育人潜力教师需丰富育人模式,例如教师在进行“观察物体”教学时可采用“个别化”分层教学模式,该模式关键是设计适应各类学生学习实践的育人方案,便于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练习资料,学生遵循育人方案能进行分层学习,每实现一个教学目标就可自动进入下一模块学习,为发挥该模式育人优势,教师立足翻转课堂设计自主学习目标,如“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并得出结论”、“能正确辨别从背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根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确定观察方位”等,提出层级性问题,如“看图连一连将学生观察的位置与看到的图形连在一起”、“看图将序号填在对应的图片中”等,依据A、B、C三大层级设计三份数学作业,学生逐级完成作业任务,并不强求学生一定要做出超出本层级的作业,同时调动学生永攀知识高峰积极性,尝试做拔高题,明晰自身学习短板,如理论不扎实、观察能力较弱等,在此前提下改进学习对策,加之教师针对性帮扶,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为逐渐拉近各层级距离最终形成“无层可分”局面给予支持[1]。
三、加强教学评价,优化小学低段数学分层教学体系
教学评价对助力学生能力发展作用较大,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轻视教评,并用一贯性评价进行分层教学,未能将学生层级、学习需求、学习成果关联在一起,教学评价作用减弱,不利于优化低段小学数学教学体系。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需树立分层教学与教学评价对位意识,根据不同层级学生设计配套教评方案,同时教评还需公正客观,教评结果不以教师个人好恶为转移,能真实反映学情。例如,教师在针对学生层级性作业完成度进行评价时需看到学生的努力与进步,不用过高及统一标准要求每位学生,保障教学评价张弛有度,学生能在教师引领下个性化发展,看到自己的短板,不与他人盲目比较,将教学层级视为攀登知识高峰绳索,循序渐进学习成长,同时教师需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辅导理念,尤其对于学习兴趣较低学生来讲需善用激励语言,使之重燃数学学习信心,感受学习乐趣,在教评中收获温暖,继而在师生良性互动中驱动分层教学模式[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能指引学生个性化成长,在数学活动中发挥主体能动性,这就需要教师紧抓教学实践基本信息,围绕学情设计教案,基于分层教学模式加大育人手段创新力度,加强教学评价,使学生能在激励性评价、针对性评价中不断发展,继而提高小学低段数学分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树堃.关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分析[J].魅力中国,2018(47):222.
[2] 魏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多元化教学模式探析[J].小学教学参考,2020(20):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