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増萍
康杰中学 山西 运城 044000
摘要: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飞速发展,我国高中教育事业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1]。高中学校和教师在教会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相较于初中数学难度和强度都有所增加,并且数学是高中教育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要格外关注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制定相应的策略改善以往的教学弊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培养;解题能力
引言: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任务和压力,数学是高中所有学科中难度较大的学科,并且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也是至关重要的,为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讲授,还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以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因为,高中数学具有很多科学性以及逻辑性的知识内容,难度较大,学生在面对错误后往往会选择逃避和放弃,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及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一、注重培养高中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所谓的数学“解题能力”,是指学生可以在数学问题面前,可以临危不乱的快速并准确地解决、回答相关难题,是一种综合性较强并且充满变化的综合能力,它主要依靠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水平[2]。由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是包罗万象、千奇百怪、多种多样的,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要着眼于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辅导,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宽度和广度的拓展,发散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拓宽高中生的数学视野,为日后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进行相关教学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和训练。高中阶段的学生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高考是他们最大的压力,高中数学更是三大主科之一,也是最难的学科之一。许多高中生学习数学时往往忽略教材中概念、公式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觉得数学应该以刷题为主,只要题做多了自然而言就会了,但是往往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教材中基础知识的学习,告诉学生含义和公式等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学生完全掌握基础知识后,再带领学生进行习题的训练,有效提高高中生的解题能力。
二、提高高中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多样化的解题思想
以往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过于看重高中生学习成绩以及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课堂的主体变得不再是学生,而是由教师主导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养成和发展。所以,关于数学解题能力的形成也受到一定影响,在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下,学生属于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主动性,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无法发挥,导致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一直无法提升,致使他们觉得数学是很难的学科,从而选择放弃。
针对这一情形,教师应该积极改变教学模式,明确符合所有学生的教学形式。在数学课堂中,不只是单纯的向学生讲解习题,而是注重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教师可以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能力,先对他们进行一次针对性的解题思路的探测,编制相应的试卷考查学生的解题思路。最后根据试卷的成绩和错题,将学生的解题思路分为不同的层次,日后进行针对性的解题教学。
高中数学的解题思路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其一是,数形结合的解题思路,就是将数学中的数字和形状相互联系。其二是,方程与函数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这两种解题思路,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加强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解题方法
关于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最关键的是要创新高中生的解题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增强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对于高中数学来说,审题是帮助学生更准确、更快速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之一。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仔细审题,把握好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将二者之间进行对应的联系,抓住习题中的关键点,有效的解决数学难题。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审题,让学生用笔将自己觉得有用的条件画下来,方便解题时观看,提高学生解题的效率和正确性,从而创新多种解题方法。
关于培养学生解题方法的问题,除了要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强度外,还要提高学生对“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重视程度。为顺应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高中数学的教育目标也有所改变,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将数学习题的难度进一步提升,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出现了“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此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问题,以找寻多种解题思路,促使学生形成多样化的解题方法。
四、教师注意教学反思和内容评价
关于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只依赖学生一个人的努力,其效果是不明显的,教师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和指导[3]。教师要确定数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根据学生之间性格爱好、年龄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的设计,以此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要时刻注意教学反思,及时准确的对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反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在课堂上教师也应该善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对那些性格内向并且不敢提出问题的学生要耐心指导,积极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以此同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将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在面对一些较难的数学习题时,教师不要急于向学生讲述正确答案,要充分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积极引导他们寻找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共同克服难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能力。高中数学解答习题的结果是重要的,但其解题过程更是重中之重的,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解题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创造性的解题思路,并进行相应的表扬和评价,积极鼓励学生创新解题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以此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是十分重要的学科,它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它也关乎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高中数学学习的关键手段就是进行有效的解题,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思路,确保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产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进而提高高中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最终达成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婷,孙彬博,张彩云.百年高中数学课程能力目标发展的回眸与反思——基于课程标准的文本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9.
[2]许佳蕾.基于能力导向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3]邵莹莹.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D].河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