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本故事结合陶泥教学的快乐尝试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6期   作者:邱敏
[导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中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认知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和现象

        邱敏
        昆明市西山月光宝盒幼儿园   650228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中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认知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和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艺术活动也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艺术领域还提出“感受与创造并重”的教育观,强调让幼儿的视觉和情感得到满足、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陶艺作为一种新型艺术已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在陶艺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的陶艺活动不仅是做陶泥技能的发展,而且是幼儿语言、创造、动手、想象、观察等一切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发展。身为幼儿园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在幼儿园陶艺活动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更激发幼儿兴趣,促进幼儿技能水平提高和想象创作能力发展呢?我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利用绘本故事促使幼儿体会和理解不同情境的故事内容,以陶艺塑型的形式将其内容大胆表现出来。让幼儿体会和理解不同情境故事内容并以陶艺塑型的形式表现出来;尝试三步走,让幼儿在多次探索中创作出最好的创意作品;巧用辅助材料,激发幼儿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愉快地合作,使幼儿体验与同伴共同创作成功的喜悦;互动式评价,真正促进幼儿获得不同层次的提高。
【关键词】:绘本、陶泥教学、快乐
一、以绘本为载体开展陶艺活动,丰富了孩子对美的感受力、创造力、想象力
        绘本阅读是一种新颖、高效的阅读方式,它把精美的图画和精彩的文字结合起来,绘本故事形象、直观而富有哲理,是幼儿读书识字、思想教育的很好读本,同时也是幼儿教学最有效的切入点和手段。在绘本里图画不在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一本好的绘本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仅通过图画就能大胆地“读”出其中大意。
        好的绘本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也在帮助提升孩子的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升华他们的思想境界。在选择绘本时,可选择最富想象力、最动人的画面引导幼儿细细观察图画中的形象、色彩、情节等,感受画面所流露出的情感、表达的意蕴,瞎想文字以外、图画以外的世界。
        绘本里蕴藏着众多可借鉴的优秀美术资源,以绘本为载体开展陶艺活动,丰富了孩子对美的感受力、创造力、想象力,也培养了孩子乐于观察、乐于想象、乐于动手、乐于创作的情感,为我们的陶艺创作带来了鲜活的生机。
二、陶泥教学以绘本阅读为基础,幼儿通过画面、情节、色彩、角度、风格、动作、表情、情绪、布局、细节的观察与体会进行创意陶艺,尝试“三步走”让幼儿在多次探索操作中塑造最好的创意作品
        传统教学模式是幼儿在课堂里接受简单的临摹,其主题简单、呆板、固化,使幼儿对陶艺课程没有太多兴趣可言,难道陶艺教学就只光靠临摹来传授技能吗?
1、以绘本阅读为基础,以绘本图书中的人物与场景为陶艺创作蓝本,通过画面、情节、色彩、角度、风格、动作、表情、情绪、布局、细节的观察与体会进行创意陶艺。让孩子的阅读力、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无限飞扬!利用绘本故事,让幼儿体会和理解不同情境的故事以陶艺塑型的形式将其内容大胆表现出来。
        我觉得这是非常新颖的一种教学形式。在一次上大班陶艺课时,我选择了《三只小猪盖房子》这个绘本,因为之前做过前置,幼儿对故事内容理解的还挺深刻,课前通过集体回忆故事内容,孩子们利用搓、压、捏、卷等技能,将其中小猪的房子用陶艺作品进行情景再现,听到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样子,我确定这节课我看到了孩子对陶艺课的喜爱。精美的画面会本能的激活幼儿对陶泥的想象,幼儿有亲身体会的素材一定比教师给到的单一的临摹更有操作意义和价值。而经过欣赏、体会绘本故事,幼儿才能利用陶泥通过各种技能更好地表现故事和事物的特征。
2、尝试三步走,让幼儿在多次探索操作中塑造最好的创意作品
        三步走是开展陶泥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出来的。什么是“陶泥三步走”?陶泥三步走,即同一个技能分三个步骤也就是三个活动完成:探索――规范技能――想象创意。第一步的重点是“探索”。教师不做示范,引导幼儿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探索,教师不要局限太多,给幼儿留有探索空间。第二步的重点是“规范技能”。教师进行示范,把正确规范的技能动作和要领传授给幼儿,幼儿用规范的手法学习技能。第三步的重点是“想象创意”。

即幼儿运用本技能等综合技法想象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富有创意的作品。“创意”要留给幼儿足够的空间,注意观察引导孩子的作品是否有趣、富有创意,拓展孩子的思路。
三、利用辅助材料和幼儿合作体验共同创作的快乐体验
1、巧用辅助材料,调动幼儿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上课如果不能抓住教育契机,激发孩子参加陶泥活动的兴趣,幼儿便对陶泥课程不再有兴趣,他们在多次玩泥的过程中可能会厌倦单调的泥土带来的视觉感受。教师除了通过视、听、感等多层次体验萌发幼儿对陶泥的创造激情外,提供丰富、有意义的辅助材料同样很重要。在陶泥活动中,如果能巧用一些可操作的辅助材料,则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何借助辅助材料调动幼儿兴趣,给幼儿带来不同视觉感受呢?我们进行了大胆尝试。有一次大班开展《火车带我去旅行》的陶泥活动,绘本故事是这样的:一个从小就喜欢火车的小男孩每天都会站在自家窗户那看来往的火车,它觉得有的火车很疲惫,有的火车很快乐。有一年的夏天全家一起去旅行就要通过火车才能达到目的地......活动开展前,我给幼儿准备了画有火车铁轨的大底版、半个大小的儿童牙膏盒和贴有幼儿照片的区角牌这三种辅助材料。火车大底板的出示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眼球,他们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坐火车去旅行”的游戏情景,仿佛火车正在铁轨上开动。“半个儿童牙膏盒”这一辅助材料更好地帮助幼儿运用陶泥卷曲的技能包裹出火车车厢的造型。有人做好了火车车厢,将自己的车厢摆在铁轨的最开始处,并高兴地说:“哦!我的车厢排在第一!”摆好车厢后,我请幼儿将贴有自己照片的区角牌插在自己做的火车车厢上,插上区角牌之后,幼儿兴奋地叫着:“快看,我们坐上火车准备出发了!”“呜……轰隆轰隆!”他们围着作品情不自禁地玩起了开火车的游戏。
        由此可见,辅助材料的巧妙运用让幼儿的这种创造来源于生活又再现于生活,大胆、自信,没有丝毫矫揉造作,陶泥的朴质与辅助材料的浑然一体,真可谓“稚拙中见生动,平淡中见乐趣”。
2、愉快地合作,使幼儿体验与同伴共同创作成功的喜悦
    在陶泥教学中,幼儿之间的能力肯定是有差别的,而合作教学为他们提供了良机,这也是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尝试。即由原来的个人完成作品改为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完成作品,不仅发挥各自的长处完成作品,而且获得合作成功的喜悦。
    有一次,我让大班幼儿自选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大气的作品,经过商量,有人提出合作,我立刻同意了他们的提议,于是他们俩俩合作忙开了。擅长做空心球的选择做娃娃的头和身体,擅长搓泥条的选择做娃娃的头发和五官等;擅长泥条盘筑的做果篮,心细的做水果;擅长拍泥板的做蛋糕底盘,擅长团圆、捏条的做蜡烛。不一会儿,栩栩如生的作品呈现在眼前,有芭比娃娃、生日蛋糕、果盘等。在这次合作中,他们不仅发挥了各自长处,完成了大气的作品,而且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进了同伴之间的友谊。
 3、互动式评价,真正促进幼儿不同层次地提高
     在陶泥教学中,作品评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以往我们在幼儿完成作品后,就匆匆收拾场地,匆匆讲评作品。但是,通过多次教和实践,我们改进了评价方法。在每次幼儿制作陶泥作品的过程中,我们都及时用相机采集他们有创意的作品照片或制作过程的短片,在活动结束或餐前空余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分享。这样改革既避免了以往人多拥挤观看作品的现象,又吸引了幼儿注意力,提高了评价兴趣,使他们边看作品,边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评价中,当出现某一幼儿的作品时,他就会自豪地说:“这是我做的”,评价中时不时地传来开心的笑声。通过这样评价,有的幼儿在作品方法运用上有了收获;有的幼儿对作品的平整有了更大关注;还有的幼儿对创意思维有更好的启示,等等。总之,这种运用多媒体的互动式评价,确实能促进幼儿在不同层次得到提高。
   绘本故事结合陶泥教学是我园的一项课题研究,我们要多实践、勤探索两者之间的关联,在尝试中获取经验,在实践中不断进步,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孩子开辟一片陶泥创作天地,让他们在这片天地里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
         《绘本阅读与陶艺创艺》
          邓蕊:利用绘本支持幼儿故事教学的有效策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