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利用绘本开展幼儿园大班陶艺活动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6期   作者:张金金
[导读] 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图画书。它不只是凝聚知识经验的语言文本,

        张金金
        昆明市西山月光宝盒幼儿园   650228
        【摘要】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图画书。它不只是凝聚知识经验的语言文本,更是蕴含丰富情感的情感文本。孩子们年龄小还不会看字,但是会看图。在绘本的世界里,他们往往能比成人更能读懂图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更容易深入到绘本的童话世界里。陶艺属于一种具有激发人思维功能的艺术形式,在幼儿园开展陶艺活动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具有艺术创造性的陶艺活动还将促进幼儿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借助绘本开展陶艺教育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情感,完善幼儿的品质。优秀的儿童绘本有着无穷的魅力,仔细阅读并加以联想,就能发现绘本中蕴藏着众多可借鉴的教学资源。
【关键词】  绘本  开展  大班  陶艺  活动
        幼儿园陶艺活动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能有效的锻炼幼儿手指灵活性,在将一团泥塑造成型的过程中可培养幼儿多种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但在这一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在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坚持体验。
        下面就以绘本《小猪变形记》为例,谈谈在陶艺活动“小猪变形记”中如何有效地运用绘本。
一、寻找适宜的绘本,挖掘陶泥教学资源
        所谓陶艺教学资源是指一切有助于完成教学、达成陶艺教学目标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总和。根据这一点,以图为主的适宜的绘本就可以纳入陶艺教学资源的范围,但需要教师经过进一步的筛选才能够作为陶艺教学资源。挖掘绘本中蕴藏着的大量可供幼儿欣赏的价值及多元化陶艺形式。
        首先,绘本资源要与教育目标一体,即要符合教育价值观,能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绘本资源要与学习理论相适应,即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合哪个年龄段的幼儿学习,能达到怎样的预定目标等,预设幼儿可以“怎样学”;最后,绘本资源要与教学理论相适应,即要与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相适应,教师的陶艺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预设教师可以“怎样教”。我们去发现和收集适宜的优秀绘本,根据绘本画面从陶艺的视角进行不同角度的挖掘,然后进行分析、梳理和筛选。
二、精心解读绘本,让绘本蕴藏的有价值资源得以显现
        《小猪变形记》是英国插画家本.科特创作的一本图画书。这本绘本向我们讲述一只小猪突然觉得一点也没有意思,它就想体验别的动物有趣的生活。于是,他满脑子奇异的想象,然后用各种办法模仿长颈鹿、斑马、袋鼠、小鸟等动物。但遗憾的是,这些创举都以失败告终。正当小猪被一连串失败打击得失去信心时,它又受到另一头猪的启发,找到了真正属于猪的乐趣。他用明亮的色调展现了小猪自我探索的心理过程。借助了图画书的形式,所以就显得特别的好笑和读起来也特别轻松。细细品味,我们发现绘本中蕴藏着有助于陶艺教学的资源。
1.情景资源
        这是一个充满创意、趣味性很强的故事。

为打发无聊的时间,小猪天真地模仿各种动物,利用了好多的辅助材料,可是它每一次都被他人取笑,最终它回归自己的天性,明白了内心的快乐最重要,放弃了对别人的羨慕,重回泥塘痛痛快快地玩了一场……无疑小猪的种种行为,尤其是用一些材料为自己装扮企图变成其他动物的情景,对孩子有着魔幻般的吸引力。而这段情景对陶艺活动“小猪变形记”来说是生动的情景资源。
2.画面资源
        孩子对图画的敏感程度胜过文字,他们通过阅读画面理解故事内容。孩子们喜欢关注画面的细节,每次阅读由于关注的细节不同都会有新的发现。在绘本中最有价值且最能为陶艺教学所用的画面就是小猪各种各样的变形。一会儿装扮成长颈鹿、一会儿装扮成斑马、一会儿装扮成鹦鹉……简单的辅材就能很容易表现小猪的滑稽行径,这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
三、巧妙选择绘本中有价值的资源,为陶艺教学活动增色添彩
        我们选择一个富有创意且能为教学所用的绘本之后,第二步就要考虑如何将绘本富有创意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之中,这是关键。陶艺活动“小猪变形记”将绘本和教学有机联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画面的截取
        整个故事情景生动有趣、跌宕起伏。一环扣一环,我们分析绘本后发现,小猪形象的捏制和大班幼儿制作技能非常吻合,因此我们对绘本的各个情景进行了删减和组合,截取了踩高跷的猪;身上画油彩的猪;脚装弹簧的猪;装翅膀的猪等图片,让幼儿在图片中观察猪的各种形态。这样做既让绘本在陶艺活动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又保持了绘本原有的完整性,使绘本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2.画面的欣赏
        在阅读活动结束之后,我们选择绘本中部分典型的画面放在语言区供幼儿欣赏,其中小猪与多种动物相遇又突发奇想的画面“小猪看到长颈鹿在吃树梢上的叶子”“小猪看到黑白外套的斑马”“小猪遇上会喷水的大象“小猪遇上会弹跳的袋鼠”……在看看、找找、说说中满足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回味,丰富幼儿的表象经验,为陶艺活动的开展准备前期经验。
3.情节的放大
        孩子们有创意的表现究竟在什么时候进行呢?以何种方式出现呢?我们采用放大情节的设计方法将师幼共同探讨和幼儿的陶艺创作有机融合。以小猪变形为主线,陶艺活动内容以连环画展示的形式引导幼儿再次感受和体验绘本,故事中小猪的不同变形借住了很多辅助材料,引导幼儿选择辅助材料装饰小猪来重现故事情节。使美文和美陶相互联系,又相互渗透。正在孩子们意犹未尽之时,要求幼儿利用自己的作品进行故事讲述和表演,孩子们的情绪再一次被激发,他们投入到快乐的创意表演活动中。
        当绘本走进陶艺课堂,我们发现,吸引孩子们的除了那些美丽的画面还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因此,在开展绘本陶艺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运用“以文激情”的教学策略。借助优秀的绘本,运用适当的教育手段,对幼儿施行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以丰富其情感世界,提高审美情趣,促进良好人格的形成。总而言之,绘本对于幼儿陶艺教育活动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优秀的绘本无论是从线条的运用、颜色的搭配、空间的布局技巧的多变,还是有多种媒材的综合运用都是值得我们去欣赏与借鉴的。
参考文献
1、顾文华,对幼儿园陶艺活动中时间把控问题的思考,2017
2、黄赛,幼儿园陶艺教学活动的评价策略,课程教育研究,2017
3、石杨云,陶艺活动与幼儿创造力培养,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7
4、李季美、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