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审美困境的突破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6期   作者:甘明星
[导读] 学生进入高中后,在语文课程体系中散文阅读是一个基础模块,也是培养学生形成阅读审美素养的主要途径。

        甘明星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 256400
        摘要:学生进入高中后,在语文课程体系中散文阅读是一个基础模块,也是培养学生形成阅读审美素养的主要途径。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散文阅读授课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对其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得到情感体验,以此促进其审美能力得以提升。本文将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作为切入点,对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突破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审美困境;突破策略

前言: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强调了培养高中生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性。高中语文课程中的散文模块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凝结了文学家的智慧,还具有较强的审美教育价值。近几年,越来越多高中语文教师认识到以散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却较为容易进入审美困境。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不断优化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效果。
一、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
(一)审美教育目标合理性不足
        以新课程改革持续得以推进作为背景,使得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面临着新挑战,越来越多高中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的导向下参与到对于散文阅读教学进行创新当中。但是,散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凸显出目标设定不够合理的问题,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当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散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以自我为中心,对一篇文章予以分解,再分别讲解各个段落,使得散文教学过于碎片化,无法达到理想的散文教学效果。
(二)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审美过程有所忽视
        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散文阅读教学的内在价值,缺少正确的认知,过渡关注学生的阅读结果,使得散文阅读教学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方面的优势无法有效发挥出来。长此以往,很容易使高中生对散文阅读学习形成枯燥的刻板印象,难以调动其阅读主动性,也不会主动配合教师所组织的阅读学习活动[1]。这就对培养学生形成审美能力形成了较大的阻碍。
(三)阅读教学评价标准较为单一
        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学评价属于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教师用来检验学生参与散文阅读的学习效果以及其阅读能力提升程度的重要依据。当前,在散文阅读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将学生在阅读测试中的分数作为主要标准,单一的按照标准化的答案来评判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成果。然而,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对于散文的理解程度、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阅读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在阅读同一篇散文时,会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一味运用标准答案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难以体现其差异性,甚至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打消学生日后进行散文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形成固化的阅读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审美能力,也会使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受到阻碍。
二、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突破策略
(一)立足学生发展需求设定阅读审美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散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其学习发展需要作为充分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此为基础,设定散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每个学生在散文阅读中对于审美素养的形成需求不同,这是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充分考虑到的一个方面。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差异性,设定相应的审美教育目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升[2]。例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到《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应该先分析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这篇文章内容的难度,遵循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的原则设定散文阅读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阶段对目标实施分层,比如,初级目标为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等。当达到初级目标后,教师可以适当提升目标的难度。由初级目标向高层目标过渡的过程体现了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能够使学生参与到更加契合其实际情况的散文阅读活动当中,在潜移默化当中逐渐形成审美素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合理化的目标为导向,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散文阅读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分析具体学情,从而使得教学目标更加契合高中生的实际阅读能力,达到提升其审美素养的目标以及理想的散文阅读教学效果。
(二)强化学生阅读审美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
        在具体的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环节,教师不仅应该重视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散文的内涵,理解其写作中心思想,还应该强化学生在进行散文阅读学习中所能够感受到的美感,使学生能够获得审美体验,深刻体会作者通过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以此促进学生自身审美能力得以提升。另外,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革新自己的散文阅读教学观念,摒弃传统思想[3]。将自己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指导学生自主归纳散文阅读的要点,从更加深刻的角度挖掘散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形式以及内容,向学生传授散文阅读审美的技巧,使学生能够从纵深的角度分析散文,逐渐得到审美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到《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自主从互联网当中查找相关资料,从而对作者的生平经历,主要作品、写作背景等方面形成基本的了解,并能够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状态,将课文中对于景物描写的句子总结下来,通过分析作者所描写的景物,而读作者的情绪变化形成更加深刻的感受。这样的散文阅读方式能够更好的将学生带入到作者运用文字所描写的情境当中,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并强化其对于散文阅读的技巧。
(三)融入创新理念优化阅读审美教学评价方式
        近几年,在新课程改革得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对于一直所坚持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予以转变和革新,并能够认识到优化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法,侧重对于学生在散文阅读学习中得到的审美能力提升程度进行考核,从而及时查找出学生在散文阅读审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为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纠正学生的阅读学习错误。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从整体化的角度使学生的散文阅读审美能力得以真正提升[4]。例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到《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篇课文时,可以针对于课文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作者帕斯卡尔通过创作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如何感受到的?找出课文中相应的语句。通过这样的方式考查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其理解层次,能够为教师提供了解学生阅读审美能力的依据。以此为基础,高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给出的答案,从客观性和综合性的角度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在这样的教学评价过程中,能够使教师更加容易发现学生在散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以此促进学生的散文阅读审美能力得以提升,达到理想的散文阅读审美教育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当前,尽管越来越多高中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借助散文阅读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所以,以新课改为背景,教师应该深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审美困境,并立足学生发展需求设定阅读审美教学目标;强化学生阅读审美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融入创新理念优化阅读审美教学评价方式。通过本文对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审美困境的突破策略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希望能为提升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朱玉霞.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的方法探讨[J].散文百家,2020,(17):80.
[2]李佳芮.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方法的探讨[J].魅力中国,2020,(23):103-104.
[3]邝梅凤.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散文百家(下),2019,(12):52.
[4]卢允蕙.浅谈如何突破农村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J].考试周刊,2019,(47):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