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招标采购阶段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0年17期   作者:滕飞、李晓军
[导读]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PPP模式建设项目中招标易于出现的问题越来越重视。
        滕飞、李晓军
        山东泽荣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山东 日照 276800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PPP模式建设项目中招标易于出现的问题越来越重视。在招标的时候,没有明确的法律和法规作为根据,招标机制依然处于萌芽阶段,无法从客观上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导致PPP模式的项目建设标准无法得到满足。文章首先对PPP模式建设项目招标易于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完善了PPP模式建设项目招标的建议,创建了完善的招标行政监督制度,保证了招标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PPP模式;招标;采购;问题;建议
引言
        在采购环节,招标可以有效预防项目的腐败现象,在《政府采购法》中明确规定公开招标是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因此PPP项目的招标过程对项目的顺利落地起着重要影响。但是我国的PPP项目在采购过程中,仍依据一般招标投标制度,无法满足其特殊性,存在政策法律不健全、招标代理机构经验欠缺、评标标准主观性强等问题,降低了工作效率,甚至导致项目无法落地。因此应完善招标机制,促进PPP项目可持续发展。
1PPP项目招标采购的概述
        PPP项目招标采购是指政府为达成权利义务平衡、物有所值的PPP项目合同,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完成PPP项目识别和准备等前期工作后,依法选择社会资本的过程。与传统建设项目中标方只需完成工程建设不同,PPP项目中标社会资本不仅需要完成工程建设,也需要在长达几十年的运营期内对项目持续的运营和维护,接受政府的定期考核及按效付费,在运营期末将项目移交给政府。因此,PPP项目的采购方式、采购程序和监管方式遵循《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的规定,但一定程度上又区别于传统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1]。
2PPP项目招标采购中存在的核心问题
2.1招标文件内容不规范
        PPP项目招标工作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开展,但是,由于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招标文件内容不规范,存在较多缺陷,与建设单位签订完合同之后,政府部门很容易出现违约现象,不仅会影响投资人的投资热情,而且影响政府的信誉度。我国传统的PPP模式建设项目采用商务外包模式比较多,合同期限在3~5年间,建设项目施工完毕后,国家财政部门要支付50%的工程款,剩余的工程款需要按照合同条款规定进行支付。采用这种方式,虽然建设项目中的资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是,建设单位的融资难度不断增大,使得政府负债越来越重,对土地资产的依赖越来越强[2]。
2.2主观性评价比较突出
        由于PPP项目合同期限较长,对投标单位的要求比较严格,使得投标单位的竞争力不断下降,建设项目招标的主观性评价越来越突出。例如,在某大型建设项目当中,采用PPP模式建设招标,项目招标审核标准不规范,招标单位与投标单位仅对项目融资方案进行审查,影响建设项目招标的合理性。另外,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对各个投标单位缺乏一定了解,只是明确了几个硬性条件,并没有考虑到投标单位的实际情况,使得建设项目施工方案实施效果不断下降。
2.3有关政策与法律体系存在较多矛盾
        现阶段,国家政府有关法律并没有对建设项目招标进行合理的规定,仅仅对项目货物的招标与采购进行了相应的限制,涉及到建设项目运营与融资的内容特别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PPP模式下,国家有关部门开展招标,选取出最合适的合伙人,并按照一定的顺序与合伙人谈判,和法律法规中的有关规定产生严重冲突。由于国家有关政府与法律体系存在较多矛盾,使得PPP模式的建设项目招标脱离了国家的束缚,降低了建设项目招标管理水平与效率[2]。


3对PPP项目招标采购问题的政策建议
3.1健全对PPP项目招标的法律法规
        PPP模式兴起时间较短,在法律层面上的专门法律较少,且对规范PPP项目操作具有局限性,而其他部门规章效力层级较低,因此需针对PPP项目招标出台专门法,并清理不符合PPP项目招标的部门规章,避免各下位法之间条款冲突,下位法与上位法互相矛盾的现象,实现招标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另一方面,强化招标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制定实施细则与管理规定,细化标准、明确权利义务、规定招标方式与评价方法,使其更加科学化具体化,减少漏洞,营造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3.2完善招标行政监管体制
        目前我国招标投标的监管问题主要是分散管理,多头领导、同体监督现象严重。根据未来可持续发展,建筑市场需要设立一个综合统一的监管机构,不再区分行业分设机构,由国家发改委、各级质量监督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及各种行业协会组成,分级设立。地方招标管理机构由国家级监督机构直属领导。
        创新招标监管方法,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学习,建立各种平台,注重培养提高相关监督人员的业务能力。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机构管理信息化程度,整合资源,扩大监督范围,形成先进完备的监管体系。实行全过程监督,在招标工作前期、中期、后期,每一个环节和程序都进行监督管理,规范建筑市场行为,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落实整改。建立招标诚信体系,设奖惩制度,重点监管诚信等级低的企业和人员,限制其招标相关行为。同时,加强对建设工程招标过程中的违法犯罪问题的查处惩治力度。
3.3完善工程招标制度
        建立公开、透明的招标投标体系,研发创新科学先进的方法合理分配风险,明确风险合理边界,做到风险最优分配。具体详细编制招标、合同相关文件,明确划分双方权利义务,风险分担范围,规范约束招标参与各方的行为,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惩,预防因责权不明而导致的不利影响。完善评标制度,科学制定评价方法、标准,增加评标客观性,避免主观判断影响。多方位、多角度评价投标方案,从融资、造价、技术、管理、信用、履约能力、社会责任等方面,综合全面进行审查,确定中标人。优化PPP项目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保障项目顺利落地及成功建设运营。
3.4妥善处理有关政策与法律体系之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招投标法》是建设工程招标制度调整的法律法规,也是唯一的法律法规,从立法角度来分析,《招投标法》的制定,与其他法律不处于同一层级,因此,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妥善处理招标有关政策与法律体系之间的矛盾,并对现行的《招投标法》进行合理的修订。通过有效处理建设项目招标有关政策与法律体系之间的矛盾,不但能够保证建设项目招标行政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之间更加协调,减少法律冲突的产生[3]。
        除此之外,国家有关部门还要不断提升有关政策的规范性,明确建设项目招标范围,有效减少招标组织的可控空间。从招标形式角度来分析,有关部门要明确原有使用形式中存在的问题,如公开招标与邀请招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结合PPP模式的建设项目招标现状,对招标单位发出合理的书面通知,保证建设项目招标有关政策与法律体系之间存在的矛盾得到更好处理。
4结语
        PPP是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提高公共产品与服务领域供给效率的一场体制机制变革。但新生事物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在PPP招标采购阶段凸显的矛盾,我们可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将法律法规与项目实践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切实有效的制度改革和流程优化,推行适合我国国情的PPP项目采购,为推动PPP项目良性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曦.PPP项目招标采购阶段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J].招标采购管理,2020(10):34-36.
[2]张艳.PPP项目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招标与投标,2018(4):59-61.
[3]舒畅.PPP项目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1):3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