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远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分公司 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进入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城市地面交通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政府及相关部门越来越关注地铁的建设和施工。地铁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中消防安全问题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属于一个重要内容,地铁车站一般位于地面以下,一旦火灾发生,很难控制,所以加强防火设计是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本文论述了加强地铁车站建筑防火设计的要点,并根据防火设计的思路,提出了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的防火安全措施分析。
关键词:地铁车站;建筑设计;防火安全;问题
1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现代化的交通方式,环保、准时、快速和大容量是轨道交通的主要优势。轨道交通地上车站人员密集,客流大,一旦有火灾发生,会造成严重的安全和经济损失,加强防火设计十分必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新技术、新材料也可以应用到地铁建筑中,在这种情况下,车站的建设需要注意耐火材料的使用,加强建筑的防火设计结构和空间设计,以保证地铁车站设备的正常运转,减少火灾事故发生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损害。
2地下车站建筑防火设计的要点分析
通常地铁在建设时多以地下、高架和地面等形式存在,当地铁采用地面和高架形式时,对火灾进行处理时会相对简单,其防火设计也可以依照相应的地面建筑来进行。而地下车站及区间隧道埋于地下时,因其有着通道窄小、通风性弱和空间封闭的特点,所以在地下车站发生火灾事故时对人员的疏散、救援极为困难,因此,地下车站的防火设计尤为重要。在对地下车站进行防火设计时,一定要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为原则。地铁车站的基本构成包括了车站、区间、车辆段、控制中心等。车站的防火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到地铁车站的构成因素,根据地铁车站单线或是换乘等形式,确保出入口、消防出入口以及周边建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符合地铁建筑规范,加强防火设计的科学合理性,能保证人民生命安全的同时也能避免社会经济损失。
3 地铁车站建筑的防火设计
3.1加强建筑的耐火等级
地铁车站建筑耐火等级是指建筑材料在一定时间内不会燃烧并保持原有状态的现象。为了加强地铁车站建筑的防火设计,设计首先要加强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保证建筑材料在火灾中的稳定性。根据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从一级到四级,耐火强度依次降低,地铁地下车站及其出入口通道、风道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地上车站不应低于二级。
3.2注意选择装修材料
首先,进行地铁地下车站室内装饰时,设计人员尽量不要选择易燃烧的材料,如木质材料等;其次,地铁车站建筑的各设备室、中央控制室、主变电所等设备室的地面、墙壁、隔墙、屋顶、屋顶都应采用甲级不燃材料,而卫生间、更衣室、休息室墙壁等以及地面休息座椅、广告灯箱、指路标志、售票亭等则应该采用不低于B1级的不燃材料;最后,设计人员要注意石棉、玻璃纤维、塑料等受热会产生烟雾和有害气体,因此,在装修时不可以选择这些材料,不能用作装饰材料。
3.3设置防火墙及防火门
防火墙是阻止火灾蔓延的重要分隔物。管道穿越防火墙时其缝隙要用非燃材料填塞密实。楼板是划分竖向防火分区的分隔物,如有管道穿越,其缝隙处也应用非燃材料填塞密实。防火分区用防火墙进行分隔,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砌块墙分隔。防火墙上的门为甲级防火门,防火门采用平开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在防火墙设有观察窗时,应采用甲级防火窗。
设于公共区的付费区与非付费区的栏杆应设有疏散门。位于站厅层设备管理区的车站控制室、通信和信号机房、通风和空调机房、消防泵房、变电所、配电室等主要设备房间,均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墙体砌筑到结构板底,房间门窗均采用甲级防火门和甲级防火窗。位于站台层的变电所隔墙按不低于3h防火墙设计,设备运输门及与车站连通门均采用甲级防火门或背升温度为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特级防火卷帘。
3.4设置防烟分区
目前车站使用的火灾排烟模式是自动控制启动,必要时还可以由值班人员进行人工启动。所谓防烟分区顾名思义就是指在火灾发生的情况下抵挡烟雾,避免有毒的烟雾对人体造成伤害。在防烟分区的设置中,每个分区的大小尽量≤ 750m 2 ,地铁站厅与人行通道连接处或 2 个防烟分区之间的连接处使用挡烟垂壁,挡烟垂壁垂直顶板的高度应 >500mm。当结构梁底距离顶板的垂直距离 >500mm 时,可以利用梁作为挡烟垂壁。在站厅与站台之间的连接处采用防火板隔开,防火板与楼板顶部的距离尽量>500mm。
3.5车站安全疏散
3.5.1区间隧道安全疏散的设计
在列车行进区间中发生火灾的时候,隧道、车厢内的温度就会急剧升高,烟雾迅速增多,此时,加强乘客紧急疏散非常重要。在每个区间隧道的轨道区域均要设置直达站台的疏散楼梯,其宽度不可以少于1.1m;在两条单线区间隧道中,需要布设联络通道,保证其间距不可超过600m,并且在联络通道中设置并列方向开启的防火门,满足甲级防火要求;作为紧急疏散通道,道床面必须连续、平整、无障碍物,这样才可以便于人员有效疏散;为了保证人员的快速撤离,可以设置纵向连续疏散平台,辅助人员快速疏散。
3.5.2站厅层安全疏散的设计
站厅层公共区域内任意一点到出入口的距离均不可以超过50m。在公共区域内,需要在付费区、非付费区之间设置栏栅门,其宽度不可少于1.5m,栏栅门与检票口的通过能力需要和站台疏散能力一致,这样才可以有效疏散人员。当房间疏散门正好处在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时候,疏散门和最近的安全出口需要保持小于40m的距离,为人员疏散提供便利;当房间正好处在廊道两侧或者尽端的时候,疏散门和最近的安全出口需要保持小于22m的距离。
3.6保障消防设备设施的健全
通常情况下,常见的地铁车站建筑使用的消防设备有消火栓、灭火器以及各车站的防火、灭火设备设施台账等。其中消火栓在建筑中放置的区域是区间隧道,将水龙带和水枪头的相关器材放置在车站站台端部以及隧道的各个联络通道处,并且每个放置点放置2套。消火栓的选用标准是其用水量不小于20L/s。地铁中原则采用的是单头DN65消火栓,间距<30m,必要的话设置双头DN65消火栓,间距<50m。灭火器通常情况下是依据A类火灾选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每个灭火器的配置范围≤15m。在各车站的防火、灭火设备设施台账中,选用FAS系统一套,设置防火分隔结构,墙体以及防火门窗等均使用挡烟垂壁。
4 结束语
地下车站是人流密集并设有大量机电设备,一旦发生火灾将会涉及国家财产的严重损失和乘客生命的安全。由于地下车站和地下区间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发生火灾后,将产生骤增的高温,大量浓烟和有害气体,并将很快充满地下空间,不易立即消散和排除,扑救困难。因此地下车站的防火设计是极为重要的,文章结合本人在地铁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体会,简单的对地下车站建筑防火及安全疏散设计做了介绍了,希望对地铁防灾设计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克诚.地铁车站安全疏散概述[J].山东工业技术,2018,(2):209-209.
[2]叶欣.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防火安全问题的探讨[J].北方建筑,2019,4(2):60-64.
[3]李朋.关于地铁车站建筑防火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J].建设科技,2018(07):95-96.
[4]吴承熙.轨道交通地上车站建筑防火设计研究[J].智能城市,2018,4(0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