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导图优化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6期   作者:洪美蓉
[导读] 思维导图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基于此,本文从思维导图概述切入,分析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洪美蓉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管理局第三小学邮编  330004
        摘要:思维导图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基于此,本文从思维导图概述切入,分析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以此为研究基础,提出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导图;预习与复习;课堂教学
前言:思维导图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思维扁平化、孤立化且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不强,其通过生动形象、新鲜有趣的图文结合形式构建出层次清晰的知识架构,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一、思维导图基本介绍
        思维导图主要是将数字、图形等资料根据重要性划分出不同的级别,然后以最重要的主题为中心向外辐射出若干主题,若干主题再分别向外辐射出许许多多主题,每一种主题都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起关联,从而加快记忆速度,提高思维水平,是一种可充分开发人的左右脑潜能的思维工具[1]。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可达到突出重点知识,将知识点立体呈现,并且各个知识点之间关联一目了然的效果,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形象记忆牢固掌握知识。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数学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枯燥,不容易引起其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经常溜号,并且对公式、定理的记忆效果欠佳。而教师通过在黑板上绘制直观形象甚至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思维导图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实践性的知识,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并非掌握定义、公式理论本身,而是形成独特的数学思维。而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即培养数学思维的过程,因为合格的思维导图需将各个知识点相互连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形成数学思维。
        3.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不科学的复习方法会造成以下后果。一方面,简单的知识点多次重复复习会严重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多次重复复习,则易使学生产生焦虑、烦躁情绪。而运用思维导图可使碎片化的知识相互联系,构建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将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显著提高复习效率,促进对新知识的学习。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1.在课前预习中的运用
        由于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有限,因此教师应在将新知识绘制成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预习。以几何相关知识预习为例,思维导图教学方法一如下:教师先画一个多边形,在多边形中写上“几何”,然后再以多边形为中心画一些向外延伸的线,在每条线上分别画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将这些几何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及面积计算公式画入思维导图中,作为预习的重点。思维导图教学方法二如下: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制作思维导图,如可让学生先绘制一个主题图——生活中比较常见或者自己比较喜欢的图形如钟表、黑板等,然后将主要预习任务写在主题图上,接着以主题图为中心向外画出几条分支直线或曲线,可如此循环下去。要求学生预习时在对每小节主要内容概括基础上提炼出关键词填到分支线上,然后根据自己的预习结果将“尚未了解”“部分了解”“完全了解”等写在每个分支线上,以达到课堂上听讲时分清主次的目的。
        2.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是教师讲授知识及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然而对于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小学生来说,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在此前提下,教师如若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则会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准确掌握知识点几率较大,因此,教师需适时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以“多边形”相关知识点教学为例,由于此知识点涉及非常多特点和性质各不相同的新图形,学生较难掌握。此时,教师便可应用思维导图将这些图形全部在黑板上画出来,在画的过程中告诉学生每个图形的名称并标注出来,然后以图形或符号方式将各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如此一来,学生便可对多边形的概念有全面的掌握,对各种多边形的相同与不同点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3.在课后复习中的运用
        很多数学知识从表面上来看是相互独立的,而实际上却是相互关联的,将这些相互关联的数学知识熔铸于头脑中,并形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这种能力即数学思维能力[2]。为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便需要学生在完成一个章节的学习后应对此章节中的知识及时归纳总结,使其成为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构架,而思维导图在此过程中则可发挥连缀知识点、建构知识框架的作用。以“两位数乘法”知识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基于基础知识的讲解运用思维导图总结法,比如将主题设置为乘法中的关键点,在乘法主题上画出不同计算方式分支,每个分支还可延伸出口算和笔算两种运算方式分支。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结构等作用,因此,可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及课后复习三个环节中对其加以利用,以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邱聃.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教育语义本体库构建[J].电子设计工程,2016,24(03):53-56.
[2]姚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思考[J].速读(上旬),2019,(01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