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6期   作者:沙仁
[导读]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更加符合当代小学生需求的新式教学模式,对于学习经验还较为浅薄的小学生来说

        沙仁
        青海省德令哈市平原小学      817000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更加符合当代小学生需求的新式教学模式,对于学习经验还较为浅薄的小学生来说,生活元素的渗透能够有效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难度。同时,生活化教学还能够为教师的数学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为教师带来更多新的教学思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生活化教学的优势与数学课堂的特点,为小学生们带来一个更加优质的生活化数学课堂,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
        引言
        数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抽象性的学科,在现代小学教学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课程不仅可以促进当代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同时可以为学生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且基于新的教学理念来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能够满足现代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借助生活化的情境来发挥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1.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1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数学学科有着强烈的工具性特征,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搭建数学知识体系,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而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显著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代入感,学生可以借助数学知识来透过问题表面分析背后的本质。这样教师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化探究思维能力的稳定增长。
        1.2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动力
        小学生年龄较小,学习的积极性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生活化教学必然会为数学课堂带来更多的新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往往都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它们能够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具体,这样学生才能更加轻松地理解数学概念,并且在学习数学知识点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最终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路径
        2.1应用生活化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认知视野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多以教材内容为主,但小学生在短时间内往往无法吸收并应用这些理论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教师要结合数学知识点的内容,将更多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为学生引入更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素材。例如在学习“轴对称”与“平移”这两个数学概念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出生活中常见的包含“轴对称”与“平移”特征的物品。这样学生就可以结合身边熟悉的物品,对轴对称与平移的概念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其次,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带入到课堂中,然后通过实物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例如在学习“克与千克”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提前购买一些标注了重量的小商品。然后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直接的掂量来感受“克”与“千克”这两个单位的大小。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学校附近的超市,让学生通过更加直观的观察来感受这两个单位的性质。这种学习方式更加符合认知能力较为薄弱的小学生,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连接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养成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并且不断加深对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关联性的认识。


        2.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师生互动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实掌握情况,学生可以通过提问来梳理认知上的不足。如果教师可以在提问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更加生动形象的生活化问题情境,学生就可以在真实问题情境的帮助下实现自身思维能力的稳定提升。例如在学习“小数的乘法”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将生活中有关小数的“出租车收费”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老师想要从车站坐出租车去机场,假设本地出租车收费的标准是:起步价10元,超出5公里后每公里加收2.8元,假设车站到机场的距离是30公里,那么老师一共要花多少钱呢?”这种收费问题本身就十分常见,学生也会带着更加强烈的代入感来思考问题。这样教师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教师也可以基于生活情境,为学生带来更加有趣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以学校为中心的电子地图,并且在地图上将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重点标记出来,然后基于更加真实的电子地图向学生展开提问。小学生本身就对学校周边的地形有着一定的了解,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会在大脑中将问题与真实的地理环境对应起来。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更加迅速地吸收这部分知识点,同时也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空间思维能力。
        2.3组织生活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后实践作业。例如在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这部分教学内容时,为了给学生带来更多统计图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调查家中近半年来每个月在饮食、出行、购物等方面的开销,然后结合这些数据来制作一个“家庭支出统计图”。这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高效地吸收数学概念。
        其次,教师也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游戏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然后通过竞赛活动的方式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例如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24点”游戏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机在只有数字的牌堆中抽取四张纸牌,然后让学生思考能够利用这四个数字得出“24”的计算顺序。就以“2”、“4”、“4”、“6”这四个数字为例,只要通过“(2×4-4)×6”的顺序计算就可以完成游戏目标。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自身的速算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的增长。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专题数学活动,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很多学生只会按照公式来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一旦遇到相关公式的变型题目就没有丝毫解题的头绪。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方形饼干盒、直尺、水、塑料水瓶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物品来测量出一个不规则铁块的体积。学生通过缜密的思考与讨论,发现可以将铁块投入装满水的饼干盒中,然后通过测量水面上涨高度及饼干盒的底面数据来得出铁块的体积。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对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的认识会变得更加立体,同时掌握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学生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当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且结合生活化教学理念,为他们带来更加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师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最终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同时也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后建. 浅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 现代交际,2016(07):180.
[2]高祯祯.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生活化[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03):162-164.
[3]刘立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 赤子(上中旬),2017(06):270.
[4]张宗艳.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139-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