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趣味导入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6期   作者:秦春慧 兰方慧
[导读]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趣味性导入教学策略应当受到高度重视,

        秦春慧 兰方慧
        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曹杨韩小学  457600
        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趣味性导入教学策略应当受到高度重视,这是由于课堂导入环节质量得到保障能够直接影响到数学课堂实效性。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存在的弊端展开讨论,得出小学数学课堂趣味导入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导入
        正文: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由于概念相对枯燥,小学生往往在学习中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趣味导入能够更加生动丰富,可以很好的帮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道路中走得更加平稳扎实。教师需要根据数学教材,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下更加积极主动的思考数学问题,尽快融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
        一、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中存在的弊端
        1.1重视复习轻视导入
        传统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板书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因为枯燥乏味而感到吃力,而且教师往往对于数学知识的复习和总结远远大于导入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学习数学无法将上堂课程的知识与本堂课程形成。知识网络体系,造成课堂复习导入更多的是形式主义,而缺乏实际教学意义。加之教师做的课堂导入教学当中,由于语言不精炼、思路不清晰、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教学没有发挥真正的优势,从而课堂学习变得没有乐趣。
        1.2课堂导入缺少游戏环节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教学需要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增加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然而在具体教学时,许多数学老师进行的课堂导入教学环节不重视小游戏的介入,即使添加了小游戏的环节,也没有将游戏和教学内容充分结合,无法将游戏故事的情境模式导入到实质的教学材料当中,课堂导入教学变得毫无意义。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安排的游戏时间过长,导致传授数学知识的时间缩短了,在整个课堂导入教学中,没有有效的结合数学教学知识点,在开展的课堂游戏里,学生无法真正教学情境下的小游戏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课堂趣味导入的具体措施
        2.1引用趣味性的小故事,起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由于数学科目是逻辑性较强的科目,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难免感到知识的玩味而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做好正确的引导工作,在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教学中加入小故事的方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将过多的精力集中到学习当中。

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他们喜欢在学习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将知识进行吸收,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生活入手,从生活当中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将数学知识完美地融合数学小故事,把数学概念的形成全过程充分的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这样的课堂导入教学才会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
        2.2利用游戏教学作为课前导入,使数学变得妙不可言
        孩子进入到小学阶段,他们始终保持着活泼好动的天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数学课堂导入教学中,利用小游戏的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从中结合所学内容设置游戏教学情境,将新知识融入到小游戏的活动当中。这时,教师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将课堂学习充分还给学生,在游戏教学的环节当中使小学生充分融入进来,这种利用游戏教学作为课堂导入,使数学变得不再抽象,增添了许多趣味性,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在小学生玩游戏中学到数学知识,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妙不可言。
        2.3利用动手实操来导入教学,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
        小学生的思维模式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被不断的开发利用,从数学实际操作中让小学生动手来完成,能够有效的锻炼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这也是由于智慧出于手指尖上,让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动手思维转为形象思维,最后成为抽象的逻辑思维。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趣味性,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操作活动,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各个感官,利用眼睛仔细观察、利用耳朵仔细聆听、运用自己的双手进行测量加以拼接,在实验过程当中提高自己的实操能力,从而发挥自己无限的想象力,激发思维方式,将焦点聚集到数学问题当中,从而养成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良好习惯。
        以长方形的周长为例,教师在课堂当中先为学生复习周长的概念,比如三角板的周长指的是什么,从中引出长方形的周长,让小学生利用木棒围成长方形的样子,一些小学生在进行动手操作时,很容易将木棒倾斜而导致长方形的形状不够规范,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式教学,先不进行纠正,让学生们自己进行观察,从中找出问题的原因。在实操练习当中,小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有趣性,从问题当中不断挖掘知识,从而学习到长方形的具体特征和周长等知识点。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教学增加趣味性是很有必要的,教师一定要在具体的教学当中特别注意,突出小学生的主体性,借助信息技术等辅助教学工具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发扬光大,利用小游戏的方式做好课堂导入教学,结合实操训练帮助小学生在动手过程当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教学趣味性,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 米英.  亚太教育. 2019(11)
        [2]让小学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精彩[J]. 陈晓征.  华夏教师. 2019(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