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分析与策略 王向全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王向全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而不断的调整变化,对于小学数学学习的探究也在不断加深,当前,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教学任务。

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西族乡小学      王向全     615899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而不断的调整变化,对于小学数学学习的探究也在不断加深,当前,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要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基于此,针对当前构建自主学习课堂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便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素养,提升学生高质量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现状;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并且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数学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发展、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数学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不仅可以起到启蒙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更深入的认知,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所以,数学习惯在小数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必不可少。
            1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分析
            首先,阻碍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动性的因素是学习态度,由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能处于主动地位。因此学生在课堂中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以致于学生不能在学习中保持积极性。然后,由于教师常给学生灌输数学知识容易促使学生养成依赖教师的习惯,从而形成惰性思维,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意识。最后,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课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得到完善,不利于数学高效课堂和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
            2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措施
            2.1利用现代化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课堂往往掌握在教师和少数表现的积极主动的学生手中。但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优化,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种新形式的教学,能够将那种独立于课堂的学生拉进学习氛围中,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经过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善,进而推动学生学习进步。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师,要想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感兴趣,就要让学生从小对数学充满憧憬和热爱。所以,教师不仅要在课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也要在课下和学生交流互动,以便于全方面拿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而制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能够设立直观形象的教学场景,让学生陶醉在数学课堂中。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分数时,对于一个新出现的数的表达形式,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陌生感,甚至会有些抵触,但是,教师就可以利用动画放映的方式,在多媒体上用一些有趣的动画字幕将分数表现出来,这样就会吸引到学生的眼球,不仅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热爱度,又增强了教学效果。然后在下课前,教师就要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巩固上课学习过的重点知识。



            2.2落实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对问题的认知、思考和解决风格都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作为老师不能实行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应该基于学生现有的个性特点进行引导,让不同的学生在合理的引导下都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落实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时,老师应懂得区别对待和引导。例如,小明是一个学习主动性不强,容易拖拉作业的学生,这时作为老师就应该严格要求,让小明养成责任意识,明白按时主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自己的责任和本职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完成。而小宇性格急躁,做题易马虎大意,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应该教其懂得如何进行控制自己急躁性格,学会静心仔细去思考问题。
            2.3刺激感官调动思维欲望
            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运用板书、教材及口头讲解的形式展开授课,很少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互联网技术,这样往往很容易使小学生产生疲劳感和对数学缺乏兴趣。因此,必须注重小学生自身对数学兴趣的激发。通过小学生年龄和性格特点的研究发现,其对动画形式的短片有着激发的观察和探究兴趣。所以,在数学课件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动画的方式呈现,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对数学教学当中,可以设计一个“猪八戒吃桃子的动画,在这当中采用人物的有趣和简单的音乐,以此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枯燥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非常的愉快,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采用趣味性强的动画题材将课题引入,一方面能够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另外也为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4问题探究,提升能动性
            教师可以设置前置性学习的教学环节。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先设置课前问题,引导学生课后通过教材、网络等途径查找资料,根据教师要求,进行自主探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交流来对将要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整体的把握。例如,在要教学“平移和平行”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些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查找资料,找出平行与平移的含义,说出在生活中关于平行与平移的例子,鼓励学生尝试画出平行与平移相关的图案。这时,学生就可以通过教材、网络查询,得到大量关于平行与平移的例子,然后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或事例和同学们探讨自身的查找结果,一起讨论交流总结出任务的答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能力。
            结语
            总之,构建良好学习习惯在有利于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对其提升起着很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开展情境教学、探究教学、完善评价体系,以促进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建设,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刘海琴.浅议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建构[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49-150.
[2]区杏湘.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7):111-112.
[3]李晓芳.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8):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