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钟林佳 指导老师: 袁海蓉
[导读] 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利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系列的生活问题。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马踏镇中心小学校六(2)       学生姓名:钟林佳           指导老师: 袁海蓉

           之前我一直不太喜欢数学,因为我觉得数学知识并没有太强的实用性,虽然老师一直在课堂上强调数学知识本就来源于现实生活,让我们要认真观察,认真学习,我一直不以为然。但在我暑假期间的两次亲身经历中,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利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系列的生活问题。
                每个暑假都是我们回乡探望爷爷奶奶的时间,在回老家之前,爸爸一般都会去购物,给爷爷奶奶买一些生活必需品。之前我认为购物的过程太麻烦,一直不愿意陪同爸爸前往。但这次正逢周末下雨,我在家无所事事所以我便央求爸爸带我一起去购物。在购物的过程中,我发现超市里面有许多打折的酸奶,所以这时候我马上跑到了酸奶区,我看到平常的乳酸菌酸奶都需要5块钱一瓶,但此次超市促销给出了买二送一的折扣,所以用10块钱可以买到3瓶,这时候我非常高兴,想要拿这几瓶酸奶。而在我拿着酸奶时,我又发现旁边的红枣酸奶6盒只要15块,这时候我发现只需要加5块钱就可以多拿三盒酸奶,所以我马上选择了红枣酸奶。这时候爸爸过来问我到底选好了没有,我立马向爸爸展示我的“战利品”,说我买的这个红枣酸奶非常划算。而这时候,爸爸说“你看看酸奶的大小,到底哪种酸奶更便宜?”这时候我发现瓶装的酸奶份量是盒装酸奶的2倍,所以我通过数学中的乘、除法运算,发现瓶装乳酸菌酸奶更为便宜,我最终购买了瓶装酸奶。这次的超市购物经历让我明白数学里的计算知识可以帮助我更加快速地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如果我们只凭借着一些基础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而没有运用数学算法进行计算的话,就会出现判断失误的现象。
             不仅如此,在完成购物之后,爸爸带我回老家看了爷爷奶奶,由于年迈的爷爷视力不好,所以他把水电费的发票给我,让我算算费用是否正确。这时候我发现发票里面写了用电60度,用水20吨,每度电1.89元,每吨水1.7元根据发票里面的内容,我马上想到了数学中的算法,所以我列出了两个算式,601.89和1.720,并且将这两个算式得到的结果进行相加,最后我求出了水电费总额为146.2。在计算完成之后,我将自己所算得的结果和发票上面的数额进行对比,发现数额一致,我告诉爷爷费用并没有出错,这时候爷爷直夸我真聪明。



               在这两次的生活经历中,让我意识到了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随时需要用到数学,所以在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我们应该要更加认真努力,学习更多实用的数学运算技巧,更加轻松地解决生活问题。不仅如此,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认为我也需要认真观察,找到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数学现象,增强自己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
              于是,我便在生活以及数学课堂中仔细观察,并且终于发现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更是能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像常见的工程问题,市政府要修一条公路,甲施工队要修10天才能完成,乙施工队要12天才能完成,问甲施工队和乙施工队合作,共同修这条公路需要多长时间。这类的工程是比较常见的工程,很多时候由于交通的需要,就必须让施工队推进施工的节奏,尽快完成工作任务。在实际生活,根本就不可能直接得出最快完成工程的时间,因为要考虑实际的环境、人力、天气等因素。但将这类问题放到数学知识中,就可以直接地得出甲乙施工队合作的天数,进而预估道路通行的时间,给过往的车辆提供着方便。
                实际上很多的数学思维不仅仅是落在于表面计算以及理论的数据上,还有很多是潜藏在生活中。像人设计的椅子,就是基于三角形的稳定性上来进行设计的;像修的高楼大厦为什么能这么高也是源于数学的运算;像大桥的设计,考虑的环境、湿度、承受能力等等都是在教学的实践下得出的结论。对此,如何对待数学的作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这是我作为一个数学的学习者和探究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实际上,我的同学们对数学的学习存在很多的误区,甚至很多同学忽略数学的意义以及作用。有的同学认为现在学好数学除了用来考试,得到一个好的分数,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作用呢?难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用到方程?会用到函数?
             对于这种观念,我是不认同的。我认为数学的学习不仅仅在于传授我们数学知识,教会我们如何去运用数学知识,还培养我们的数学思维,让我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让我们全面地认识数学,以此来提高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拿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说,像小明和小张一起吃了一堆苹果,第一天小明吃了三分之一,第二天小张吃了四分之一,然后小明又拿来了原来苹果的六分之一,最后就剩下三个,问最后还剩下多少苹果。这样的问题,从正常的思维解不出题目的答案,只有发动逆向思维,从反方向考虑,进而得出最终的结果。对于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思考方式,在通过正常的思维找不到解题的方向时,就从问题的反面来进行思考,以此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继而解决实际的问题。对此,我认为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一定要多学多问,巩固自身的数学基础,培养我们的综合能力,才能在考试和生活中通过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以此来促进我们的进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