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化与拓展研讨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赵丽娅
[导读] 巧用课本剧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性、情感互动性与趣味高效性的重要措施,也对小学生传统戏剧文化传承、语言、思维、审美鉴赏及自学探究等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赵丽娅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红塔小学

摘要:巧用课本剧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性、情感互动性与趣味高效性的重要措施,也对小学生传统戏剧文化传承、语言、思维、审美鉴赏及自学探究等能力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简要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课本剧的必要性,提出一些具体的优化建议来提高其实践运用结果。
关键词:课本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化;拓展;策略
           以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以朗读解析课文、抄写默写字词、习题解答为主,加剧了语文教材文章学习运用的雷同性与低效化,降低了其对小学生创新改编与总结概括等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老师应转变课本剧教学理念从方法内容、方向目标、总结反思等多个层面来创新课本剧教学模式,激发其文章创编及传承创新戏剧文化的积极性为实现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课本剧活动的可行性
           1、课本剧资源较为丰富。老师及小学生可以从语文教材、课外书、网络影视,及生活实践活动等众多途径获取主题不同、内容有趣的课本剧资源,其中,老师与小学生一起在综合比较语文教材课文类型内容的基础上,从中选择适用于课本剧改变的课文;课外书籍涉及领域更为广泛,师生既可以从曾经阅读的课外书籍中寻找适合的文章,也可以根据自己课本剧创编诉求来定向选择课外书籍;师生在观看网络影视剧之后,对其进行改编创新;生活实践活动则是引导小学生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生态环境、风土人情等来创编课本剧,这在锻炼小学生信息与创编能力的同时,也对小学生思想情感及审美鉴赏能力等产生了积极影响。
           2、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发展。大多数小学生都比较喜欢参加新颖好玩的活动,喜欢学习有趣或实用的知识技能但是不喜欢沉闷压抑的氛围或理论无趣的知识,而课本剧符合小学生对语文教学活动的要求与期望,在让小学生掌握更多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提高了小学生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喜爱与满意度。同时,课本剧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趣,具有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小学生学习状态及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让小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吸引小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
           二、概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本剧活动的主要特征
           1、灵活性。课本剧表演形式规模较为灵活,小学生可以根据剧情需要、小学生喜好等来调整表演人员的规模参与表演的小学生既可以在同一班级或同一学习小组内,也可以是同一年级不同班级或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同时,课本剧表演形式一般以理解性、交流性、竞技性等表演为主,对小学生具体表演能力的要求较低,侧重于表达小学生对文章内容及不同故事角色的理解感悟,满足了小学生个性化及全面化的发展需求。
           2、自主性。小学生既可以从教材课文、影视作品等中选择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只表演其中的一个片段。同时,小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的任何时间段进行课本剧表演,帮助小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在本学期任何时间节点进行不同主题的表演,比如,不同章节教学之前或教学之后,帮助小学生提前预习了解本章节教学内容或汇总整理本章节知识内容,获得更好的教学预习或复习巩固效果。



           3、限制条件少,课本剧表演对场地规模及表演环境的要求较低,既可以在教室内表演,也可以在操场、舞台上表演,比较灵活有效。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本剧的运用策略
           1、调整文本选择标准。老师应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等新教育理念及课本剧教学的本质内容,明确课本剧教学对语文日常教学活动的影响作用,根据多样性、层次性、生动趣味性,及教育性等原则来选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角色个性鲜明的叙事类文章。同时,老师鼓励小学生从语文教材、课外读本及网络影视平台等途径来获取自己喜欢且有把握改编成课本剧的文章素材,激发了小学生改编表演课本剧的欲望。另外,老师加强对小学生兴趣爱好、情感表达及表演能力等的调研力度,并在结合小学生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来帮助小学生选择课本剧或文章中不同的角色[1]。
             2、传授表演知识技能。老师与小学生具体分析文章中每一个角色的性格及思想情感的变化,帮助小学生走进文章作者的情感世界,把握文章本质内容及思想主旨。同时,老师还应传授小学生更多表演技巧与方法,引用小学生利用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来展示自己的喜怒哀乐,提高了小学生揣摩创新与真情演绎能力。
           3、创编课本剧内容。课本剧表演并非是改变文章思想主旨,而是在围绕文章思想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定向改编这就需要小学生熟读文章,了解故事概况,选择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角色,在保证文章主旨思想不变的前提下对文章内容进行改编创新,既可以改编人物说话方式及创新人物肢体动作,也可以通过改变人物的发型、服装及生活环境等来提高课本剧表演的感染力[2]。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时,主要有小雨来、爸爸、李大叔、鬼子扁鼻子军官等人物角色,老师可以让小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人物角色,通过绑上头巾、身穿补着补丁的衣服等方式来凸显地下党交通员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形象,通过加快语速、大喘气等,行为来突显情况的危及从而提高了该课本剧表演的真实生动性。
           4、创新评价反思机制。老师应认真观察小学生课本剧排练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表现,评价小学生改编之后的课本剧剧本,点评小学生课本剧表演活动,提高了小学生课本剧教学评价的持续性与动态性。同时,老师还可以利用小学生自评与师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小学生在教学评价体系中的地位,表扬小学生独特的想法及精湛的表演,提出了评价结果对未来课本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指导作用[3]。
           结语:正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弊端,充分认识到课本剧对实现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改革目标的助推作用,通过调整筛选标准、传授表演技能等途径来提高课本剧教学效果,为实现小学生及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文华.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剧的作用与运用策略研究[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5(33):37-37.
[2]冯颖.浅析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4):59-59.
[3]朱雅婷.课本剧,语文课堂的一朵奇葩--浅谈小学语文课本剧的编演[J].江西教育,2016(30):031-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