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6期   作者:许虹
[导读] 评价予以血透治疗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以优化血透患者护理工作。


许虹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评价予以血透治疗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以优化血透患者护理工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4月-2019年5月收治治疗的血透患者,总计120例。结合护理方案,进行血透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干预组)。对照组60例血透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60例血透患者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血透患者的护理情况,包括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用药依从性、透析治疗依从性、睡眠质量与情绪状况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血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用药依从性、透析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入睡时间等睡眠质量评分以及情绪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透患者心理负担较重,从而影响治疗依从性和睡眠质量,心理护理干预在稳定患者情绪的基础上提高了患者治疗与护理工作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  心理健康状况  睡眠质量  护理效果
   
    血液透析是肾脏替代治疗方法,治疗时间长,患者疾病的特殊性、血透并发症、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的变化、治疗费用高等因素,导致血透患者生理、心理负担较大,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效果,降低患者的睡眠质量、生存质量[1]。为了促进血透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需在血透治疗期间重视对患者不良情绪的疏导,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生活与生存质量。本文进行试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均为血透治疗患者,时间选自2018年4月-2019年5月,总计120例。纳入标准:(1)伦理委员会批准;(2)患者意识清楚、沟通能力正常、依从性良好;(3)患者知情参与。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患者;(2)心理障碍、意识障碍患者;(3)其他重大疾病患者;(4)中断治疗患者。进行血透患者分组,对照组、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最小28岁、最大82岁,平均(48.0±7.5)岁;原发病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糖尿病肾病患者各2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5例,多囊肾患者5例。干预组:男性3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最小26岁、最大83岁,平均(49.5±8.0)岁;原发病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2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6例,多囊肾患者1例。此次受试的血透治疗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血透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血透指导、注意事项告知等常规护理。
    干预组:配合强化心理护理干预。(1)了解血透患者情况。护理人员充分分析血透患者的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等,并在对话中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发现血透患者对治疗环境陌生、对体外循环的恐惧、对日后生活焦虑、对治疗费用担忧等心理问题明显,有效沟通并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向患者认真讲解透析知识、内瘘保养等注意事项,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并指导患者饮食、用药。(2)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护理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尊重、关心、体贴患者,维持患者独立人格,遵循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予以患者安慰、鼓励。另外,详细讲解透析制度、透析环境,以便患者有效配合。(3)透析环境护理。透析室宽敞明亮,物品摆放合理,健康教育图文并茂,明确探视时间,病情较重者允许家属陪伴缓解其孤独感。介绍同室病友,鼓励患者之间多沟通、学习、分享经验,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感、悲观心理。(4)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低血压、肌肉痉挛、低血糖等透析常见并发症,以消除患者疑惑,建立患者心理接受能力。透析期间加强巡视,维持导管透析患者良好体位,指导患者变换体位,避免透析管路牵拉导致的血流不畅等问题。内瘘患者平卧/健侧卧位,有瘙痒主诉时协助变换位置,保护内瘘侧肢体。首次使用内瘘者,使用前1周指导内瘘侧肢体摆放,讲解专用绑带使用、保养、注意事项,指导家属学习,告知内瘘保护注意事项。(5)社会支持。做好血透患者、家属沟通,多陪伴患者,以提升患者的安全感,指导家属学习血透知识,多与患者沟通减少其心理负担。另外,获取有效联系方式、建立微信群,便于联系医护人员,及时解决患者遇到的问题。另外,引导患者和家属正确使用医保卡、就诊程序、医保如何办理特殊病种登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1.3观察指标
    记录血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用药依从性、透析治疗依从性以及入睡时间等睡眠质量、情绪评分情况。
1.4指标评分标准
    参考睡眠质量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PSQI以及负性情绪量表SAS、SDS评价血透患者的睡眠与情绪状况[2-3]。
1.5数据分析
    基于SPSS19.0计算血透患者观察指标,计数型指标以(n)、(%)描述,计量型指标以(±s)描述,经x2、t检验。P<0.05,观察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计数指标
    2组血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用药依从性、透析治疗依从性情况见表1。


   3 讨论
    基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血透患者心理负担较重,从而增加身体负担,影响治疗效率、护理效率[4]。邱小燕,李阿芬研究指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联合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5]。试验结果和陈小华研究结果有一致性,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心理健康问题改善情况对比观察组焦虑量(13.88±1.14)分低于对照组(19.56±2.85)分,P<0.05[6]。由此说明,予以血透患者基础常规护理的同时强化落实了解血透患者情况、建立和谐护患关系、透析环境护理、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心理护理干预,在稳定患者心理、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治疗与护理工作参与性的基础上利于治疗预后。
参考文献:
[1]耿耀霞.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J].心理月刊,2020,15(03):73.
[2]李晨卉.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1):90+100.
[3]吴雪梅.心理护理干预对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自尊及领悟社会支持影响的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22):78.
[4]黄升,陈海英.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3):123-125.
[5]邱小燕,李阿芬.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3):86+94.
[6]陈小华.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在门诊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探讨[J].系统医学,2019,4(23):184-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