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儿的护理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6期   作者:汤静
[导读]

汤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江苏南京210003)
【摘要】 总结一例九月龄新冠肺炎患儿护理经验。护理要点:护理新冠肺炎患儿同时对其患同种疾病的母亲进行心理干预,做好患儿的消毒隔离、基础护理,同时加强病情观察,雾化护理,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属密切配合,保证患儿的治疗护理顺利执行,患儿早日康复出院。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患儿;护理
   自2019年12月以来,我国已发现多例起源于湖北省武汉市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该疾病迅速波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截止3月12日,全国已确诊80981例,死亡3173例,海外确诊47400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将儿童定义为该疾病易感人群,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最短1d,最长14d[1],对已报道的儿童确诊病例资料分析显示,儿童发病年龄最小仅30 h[2-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指出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4-5],加之儿童表达能力欠缺,且多不能有效配合治疗及护理,因此,新冠肺炎儿童作为特殊群体,更需关注其护理,我院2020年2月收治1例9月龄新冠肺炎儿童,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儿康复出院,现将护理经验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9月,因“咳嗽、流涕4天”于 2020年02月08日11时03分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由其母抱入院。患儿母亲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患儿4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伴有流涕、打喷嚏,无痰,有一过性发热,体温最高为37.8摄氏度,后体温自行降至正常。入院后体格检查:体温36.8℃,心率135次/min,呼吸35次/min,体重9kg ,身高70cm。患儿入院时神志清,精神尚可,呼吸规律,咽部稍充血, 两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饮食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辅助检查: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第三版,遵医嘱予重组干扰素20ug雾化BID,利巴韦林0.05g Q12H抗病毒等治疗。护理上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饮食护理、雾化护理、消毒隔离等措施。入院后监测患儿体温正常,偶咳嗽,无痰,偶有流涕、打喷嚏,胸部CT正常。2月10日实验室检查:谷草转氨酶:44.9IU/L,CK-MB(干式免疫光):11.04ng/ml。2月11日停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继续予干扰素雾化治疗。2月18日患儿谷草转氨酶及心肌酶谱正常。2月20日患儿连续3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胸部CT正常,经专家组讨论决定给予办理出院。
2护理
2.1消毒隔离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医护人员作为其密切接触者,防止其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故将患儿与其母亲置于负压隔离病房,限制室内活动,禁止探视。室温维持在18~22℃,湿度在50%~60%[6]。予接触隔离及飞沫隔离,护理人员进行三级防护,为患儿行治疗及护理时需穿戴全套个人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s, PPE)包括防护服、手套、帽子、眼罩、N95口罩、鞋套、面屏,隔离衣,可有效减少医务人员在接触感染和污染物表面时的暴露风险,在进行隔离防护、降低医院感染率中起到重要作用。
2.2基础护理
2.2.1 饮食护理 患儿9月龄,已添加辅食。入院前三天,患儿哭闹较明显,拒绝辅食,汇报医生后暂停辅食,只予奶粉喂养。后患儿病情平稳,汇报医生后添加辅食,于2.11日联系医院营养食堂,每日给患儿制作辅食。以菜肉粥、蔬菜面条等富含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为主。同时指导家属多给患儿饮水。患儿加辅食后未出现拒食、腹泻等不适症状,出院时体重增至10kg。
2.2.2生活护理 患儿活动量大,出汗较多,护理人员每日应协助患儿妈妈进行婴儿沐浴。沐浴时要注意患儿保暖,观察患儿面色、口唇,避免着凉;其次护理人员注意职业防护。进隔离病房着三级防护,佩戴防护面屏。患儿与妈妈佩戴外科口罩,护士与患儿及家属近距离接触时注意不要正面面对,防止患儿及患儿妈妈呼吸道飞沫传播。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5]。护士应合理安排治疗及护理,减少长时间暴露,在病房内时间维持在30-40分钟每次,隔离病房内垃圾置于室内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含有效氯10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喷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运出。
2.3病情观察
2.3.1密切观察患儿的神志、精神状态、呼吸频率、饮食哭闹情况,并详细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该患儿2.10实验室检查示:谷草转氨酶及心肌酶谱升高。请心内科会诊,医嘱予动态观察, 注意心肌炎等并发症。若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平静不吸氧情况下出现呼吸频率在50 次/min 及以上,血氧饱和度下降(静息下指氧饱和度< 92%),氧合指数(P/F)≤300 mmHg(1 mmHg=0.133kPa)。同时伴有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喂养困难、少吃、少哭、少动等症状,都提示患儿病情加重[5],要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协助医生给予治疗护理。
2.3.2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后反应。目前尚无儿童使用的有效抗病毒药物。该患儿在使用ɑ干扰素雾化加用利巴韦林静脉输注,应特别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观察患儿有无出现发热、鼻塞、流涕症状;有无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观察患儿有无出现红色丘疹等过敏反应及肝功受损等不良反应。患儿年龄小,无法表达自己的病情,因此一定要重视患儿妈妈的主诉,详细询问患儿饮食哭闹情况,观察其精神皮肤状况,及时给予相应治疗护理。
2.4雾化护理
2.4.1方法 护士在患儿妈妈面前演示雾化吸入的治疗流程,告诉家长正确方法。协助患儿妈妈取斜抱体位,保持患儿头部位于高位。为防止患儿哭闹,可让家长用手机播放患儿喜欢的音乐或动画片转移患儿注意力。若雾化过程中患儿哭闹明显,可暂停雾化,待患儿安静或睡着再做。若出现痰液过多现象,可将痰液清理干净后再继续雾化。雾化时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呼吸情况。雾化结束,要指导患儿妈妈及时给患儿清水洗脸,饮温开水,防止药物经口腔黏膜与颜面部皮肤等吸收而引发不良反应[7]。



2.4.2胸部叩击排痰疗法 雾化吸入间歇期,操作者一只手置患儿侧卧位,背向操作者,另一只手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成空心状,利用腕部的力量在患儿胸廓部由下向上有节奏地叩击,避开胸骨及锁骨,力度以皮肤微发红为宜,叩完一侧换另一侧, 每次叩击 1~2min, 每个部位反复 6 ~7 次。 频率120 ~140 次/ min[7]。此项操作宜在患儿进食前1-2小时或餐后2小时进行,以免患儿因进食过饱而引起呕吐。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意识、面色、心率、 呼吸动态指标。进行操作时,护士除做好自身防护外,可在患儿身上裹上一次性巾单,叩胸动作在巾单上完成,防止因叩胸形成的气溶胶造成护理人员交叉感染。
2.5心理护理 
   做好患儿妈妈的心理护理。患儿年龄小,无法表达自己的病情。应减少医务人员与患儿接触的频次[8],故可通过手机App、微信等与患儿母亲进行交流,对患儿母亲进行心理护理,教会其患儿病情的基本观察方法,对患儿疾病的治疗护理、健康转归起着重大作用。
2.5.1患儿妈妈入院时存在恐惧、愧疚、焦虑心理。原因有以下几点:(1)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为突发传染病,患儿妈妈对疾病缺乏认识,有恐惧心理。(2)患儿妈妈也是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正在接受治疗,担心无法很好照顾患儿,有愧疚心理。(3)患儿妈妈为新手妈妈,平时工作忙,由老人照顾孩子,缺乏患儿照顾及护理知识与技能,单独照顾患儿,存在焦虑心理。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加强与患儿妈妈的沟通;通过面对面健康宣教,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通过现场演示,教会其相关育儿技能。如:冲奶粉、更换尿不湿等。详细讲解患儿疾病观察要点,直至患儿妈妈掌握。②合理安排患儿妈妈的治疗时间;可将治疗时间固定在每日患儿结束治疗,午睡时间。同时,在患儿妈妈无法照顾患儿时,护理人员可协助承担照顾。③通过微信平台与患儿妈妈建立微信好友,根据其能接受的程度,客观如实交代病情和外界疫情,使其做到心中有数;发送该疾病最新研究进展、治疗方案[9],以及同种病例好转出院的消息,以加强患儿妈妈的信心,取得配合;科室护士长每日通过面对面交流或微信交流,及时了解患儿状况,患儿妈妈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满足其合理需求,缓解其压力,并与院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联系,必要时予以心理干预。④视频回授法将雾化吸入、胸部叩击操作拍成视频、配以解说,发送至患儿妈妈微信,以便于其练习,掌握。⑤充分调动社会支持系统;鼓励患儿妈妈通过手机与家人联系,寻求帮助和安慰。
2.6终末消毒
   患儿更换清洁衣服方可离开。将患儿的随身携带用物进行分类整理,衣服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贵重物品用75%酒精或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浸泡消毒,不宜浸泡和不耐湿物品放入医疗袋内,使用紫外线消毒≥30分钟后方可带出污染区;患儿的被服用臭氧消毒机消毒30分钟以上后清洗处理[10];病室用过氧化氢消毒机进行终末处理。
2.7延续性护理
   患儿家属较焦虑,担心出院后患儿再次感染,担心治疗留下后遗症。因此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属建立微信,就担心的问题给予专业性的指导建议。建议患儿回家后居家隔离14天,佩戴口罩,除照顾者外,与其他家人避免近距离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建议出院后第2周和第4周到医院随访、复诊[5]。
3体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虽然儿童发病病情多较轻,但病情变化快,本案例患儿年龄小,无法正确表达自己对疾病的感受,且无法配合治疗护理,加之隔离病房医护人员不能频繁与患儿接触,有时需要家属去执行患儿的病情观察,简单的叩击、拍背等护理操作。但本案例中患儿妈妈也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存在疾病知识缺乏、育儿知识缺乏、心理压力大等问题,故需要在护理患儿同时对其母亲进行疾病与育儿知识讲解、示范,鼓励其自己操作,增强其信心;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属密切配合,才能保证患儿的治疗护理顺利执行。此外,新冠肺炎确诊及无症状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且传染途径多样,人群普遍易感,已被我国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作为患儿的密切接触者,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消毒隔离也很重要。医护人员做各项操作时要做好自身防护,并注意手卫生。患者出院时要做好终末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 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建议(试行第一版)[J].中华儿科杂志, 2020,58(03)
[2]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广东省儿科质量控制中心,广州市医学会儿科分会,等. 广东省儿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专家共识[J]. 广东医学,2020,41(3)217-221
[3]方峰,罗小平.面对 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大疫情:儿科医生的思考[J].中华儿科杂志,2020,58(2):81-85.
[4]姜毅,徐保平,金润铭,等.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一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0,35(2):81-85
[5]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六版)[EB/OL].http://www.beijing.gov.cn/ywdt/zwzt/yqfk/zybs/t1618654.htm.(2020-02-20) [2020-02-25]
[6]实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手册  吴欣娟,孙红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3:36
[7]王士娥,李之春,等 婴幼儿肺炎改良护理干预排痰效果的研究 [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277-280
[8]儿童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疗指南(第二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3.1248.R.20200225.1518.002.html
[9]刘淑霞,肖厚兰,等 1岁以下婴幼儿照顾者实施优化培训对婴幼儿发育及疾病预防的效果分析 [J]. 临床护理杂志2018,17(6 )11-14页
[10]魏秋华,任哲. 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源地消毒措施[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20, 37(1): 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