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提高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知识的了解程度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6期   作者:陆莹 柳馨玥 周亚荣
[导读] 研究延续性护理对提高中老年人糖尿病病人对低血糖知识的了解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陆莹  柳馨玥  周亚荣
(上海邮电医院;上海200040)
摘要: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对提高中老年人糖尿病病人对低血糖知识的了解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共40例确诊为糖尿病的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措施,半年后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对低血糖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对40例中老年患者实施半年的延续性护理干预,与干预前相比,患者对低血糖知识的了解程度显著提高(P<0.05),对患者根据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评分,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中老年人糖尿病病人实施延续性护理可以对老年人的低血糖知识掌握程度有提高作用,患者的生活习惯相应提高,增强了生活质量,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知识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我国老龄化现象严重,导致我国目前中老年人的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药物进行治疗,治疗过程漫长[1]。糖尿病会引发相关并发症,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在中老年患者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叮嘱对生活中的低血糖事件予以关心,对各类血糖的临界值进行教育。患者发病时,血糖水平急速下降,出现心慌、乏力、冒冷汗等现象,病情加重时候出现昏迷和意识障碍[2]。由于低血糖的症状表现不明显,很难提前判断患者的血糖水平,在发病时无法及时对患者进行抢救。本文着力研究了应用延续性护理的方式提高老年人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的方法和途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共40例确诊为糖尿病的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为40~83岁,(53..8±2.7)岁为平均年龄。平均病程为(7.5±1.4)年。在40例患者中,1型糖尿病21例,2型糖尿病19例。以上患者均经过糖尿病诊断标准确定患有1,2型糖尿病。排除标准:(1)出现相关并发症;(2)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3)患者存在精神问题。(4)患者存在语言障碍。本次研究经过相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都知情并同意。
1.2护理方法
  在患者出院以前,仔细的检查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记录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包括对于一般生命体征指标变化、血糖水平改善情况和临床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等。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问题来对患者实施问卷调查,来了解患者对低血糖的了解程度[3]。问卷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低血糖的发生原因、相关症状表现和对应的处理措施。问卷调查过程中,应该将问卷当场发放,患者填写完毕后及时收回。对所有患者的资料建立健康档案,引导患者进行登记并记录其治疗的整个过程,以便于后期的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同时还要重视患者的兴趣爱好、平时的习惯、是否按照规定用药、家族病史、每天的锻炼强度等。组织延续护理相关小组,在患者结束治疗后的半年内继续对患者实施护理延续干预,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制定宣传手册分发给每个患者,到患者家中进行随访,耐心的回答患者的各种问题,并检查患者的饮食情况和用药情况,对不利于健康的行为要叮嘱患者改变[4]。具体护理内容为:①心理护理:患者有糖尿病的中老年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要求的住院时间相对较长,用药量较大,治疗费用高,一旦出现并发症现象,患者的各类负面情绪随机产生,其中很容易产生焦虑和烦躁等的不良心理反应,在进行糖尿病患者的持续护理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健康需要着重注意。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给患者以心理暗示,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要耐心的解释回答,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调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②用药指导:患者出院后仍然需要继续用药治疗,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用药量和用药方法进行详细的指导,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每七天进行三次空腹血糖水平的检测,通过注射药物降低血糖的患者,每天进行一次血糖水平的监测,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便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控制血糖水平;③饮食护理:不同的患者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护理人员要考虑到患者的个性化差异,实施不同的接受度高的饮食指导,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叮嘱患者不能吃碳水化合物,多参与户外的锻炼[5]。半年后再一次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指导患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来填写,并对患者出院后的病情控制进行指导,在二次调查中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询问出院期间遇到的无法解决的困难和疑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每隔两个月去患者家中进行回访和服务。
1.3评价方法
   调查问卷的内容有低血糖的病因、血糖数值、症状标新、应对措施等。问卷中,包括:询问患患者对低血糖症状的认识程度,询问患者有没有进行相应的应对措施等。另外使用糖尿病认知程度量表。对患者进行全方面的调查,另外还有以下指标:躯体疼痛(BP)、生理机能(PF)、一般健康状况(GH)、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和情感智能(RE)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分析采用LSD法,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延续性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对低血糖知识的了解程度比较
   出院前对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40例患者对低血糖知识的了解程度,经过半年的延续性护理后,第二次随访40例患者,发现患者对低血糖的相关知识认知度有了很多变化。在低血糖的病因、症状表现和应对措施的知识的了解程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一。


3.讨论
   糖尿病的患者中,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青年人,中老年糖尿病病人的低血糖是非常危险的。中老年人因为器官的退化,对程度较轻的低血糖感觉不灵敏,直到出现严重的低血糖,才意识到糖尿病发生。由于低血糖在中老年人中的症状表现不明显,很容易发生误诊现象,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导致的生命危险。所以需要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关指导,内容包括:
3.1用药指导
   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严格按照医生叮嘱用药,不可以随意增减药物,合理用药;
3.2 运动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出门时要与亲属同行,不要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如果出现头晕、饥饿、出汗等异常反应,需要给患者吃东西,在患者出门时随身带着糖等食物,防止发生紧急情况;
3.3家属指导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为疗程过长,容易出现放弃的想法,患者家属要关注患者平时的行为,在生活中给予充分的保护,不断的对患者进行鼓励,并与患者一起关注低血糖的知识,在患者出现突发情况时,家属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并陪伴在患者身边。因此,提高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知识的了解程度,可以帮助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及时进行应对处理。
   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是对护理院外的补充。延续性护理干预的目的是希望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后期的护理干预,能够在出院后也能享受到住院期间相同的护理[7-11]。延续性护理的内容包括了患者出院后的护理计划和定期回访的内容。延续性护理较传统护理方式更有优势,将护理和康复结合在一起,其护理内容更加全面和完整,护理效果较好[12-1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前对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40例患者对低血糖知识的了解程度,经过将近半年的延续护理之后,患者更加能够掌握各类低血糖的知识,并能够清晰的认知滴血糖的症状和各类应对措施。经过了6个月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说明了对糖尿病患者出院以后继续实施护理干预,患者对于低血糖的相关知识和应对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中老年人糖尿病病人实施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利于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魏梅,陈焕娣,谭静,等. 延续性护理对提高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知识的效果分析[J]. 广州医药,2013,44(02):69-70.
[2]贺婕,陈滋华. 延续性护理对提高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知识知晓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14,36(06):948-949.
[3]朱秀清.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新进展[J]. 当代医学,2016,22(07):10-12.
[4]余丽芳,詹玉云,余少丽,等. 基层医院延续护理服务对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研究[J]. 辽宁医学杂志,2016,30(05):37-39.
[5]梁小珍,胡炜,唐晓星,等. 延续性护理在胰岛素笔注射治疗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乡村医药,2017,24(02):72-73.
[6]吕莉慧,丁淳,王颖. 延伸护理服务对军队老干部糖尿病患者保健康复的影响[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7,30(02):186-189.
[7]袁玉辉. 全程护理干预对提高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9):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