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理护理对于离休老干部心理状况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6期   作者:吴安娜
[导读] 分析离休老干部的心理状况,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干部心理状况、满意度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吴安娜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离休老干部的心理状况,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干部心理状况、满意度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离休老干部(n=100),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对照组与研究组分组,每组60例。对照组50例离休老干部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50例离休老干部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离休老干部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理状况改善情况。结果: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离休老干部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干预后SAS、SDS评分比较,研究组离休老干部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离休老干部心理不良情绪明显,积极的护理干预是改善其心态的关键,且提高了临床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离休老干部  心理护理  情绪状况  护理满意度  护理效果
   
    离休老干部有明显老年特点,离休意味着职业生涯结束、生活环境改变,从而导致离休后明显的心理负性情绪,增加了抑郁症患病率风险,且明显影响日常生活质量与安全性。为了提高离休老干部的安全性,需重视心理方面的问题,从而提高离休后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收治的离休老干部为例,分析心理护理干预方案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离休老干部,时间选自2019-2020年,总计100例。纳入标准:(1)参与者知情配合;(2)具有配合能力;(3)基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拒绝参与者;(2)重要脏器疾病者;(3)抑郁症患者。经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100例离休老干部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区间65-80岁,平均年龄(69.5±3.5)岁;疾病情况:高血压患者22例,2型糖尿病患者15例,冠心病患者10例,慢阻肺患者3例。另外,慢性疾病合并症患者5例。研究组50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区间66-78岁,平均年龄(70.0±3.3)岁;疾病情况:高血压患者20例,2型糖尿病患者16例,冠心病患者12例,慢阻肺患者2例。另外,慢性疾病合并症患者3例。2组离休老干部患者组间性别、年龄、疾病情况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离休老干部患者常规护理,根据患者需求合理满足,告知家属予以患者正向支持,进行患者用药指导以及病情监测方法。
    研究组——以上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干预。(1)心理沟通。通过与离休干部之间的有效沟通进行详细健康宣教,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情况,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成功拉近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提升患者参与治疗与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另外,指导患者自护方法,叮嘱患者日常加强自我护理,构建和谐护患关系,鼓励患者主诉并耐心倾听,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稳定患者的心理。(2)优化病房环境。构建温馨的修养坏境,根据季节调整病房温湿度,开窗通风,并做好病房清洁、消毒,以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另外,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理能力下降,需加强安全设施,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3)日常护理。离休老干部生活规律明显变化,从原来的规律生活转变为悠闲生活,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生活作息计划,以便于患者能够更好的增强适应能力。另外,了解患者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叮嘱患者禁烟、酒,根据喜好、体质运动,劳逸结合,有效饮食,以增强身体抵抗力。(4)社会支持。老干部离休后脱离了工作环境,心理有空虚感。所以,需结合患者的实际特点、爱好构建新的群体环境,并帮助患者逐渐适应,鼓励
其积极接触新的环境、人。(5)尊重患者。离休老干部感到自己的权威下降,不受尊重,对外界的尊重格外的重视。护理人员在满足离休干部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予以其足够的尊重。
1.3观察指标
    记录2组离休老干部的心理情绪状况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1.4情绪评分
    参考负性情绪自评量表SAS焦虑、SDS抑郁评价离休老干部患者的情绪状况,分数越高说明离休老干部患者对应负性情绪越明显[1]。
1.5数据分析
    离休老干部的观察指标数据以SPSS19.0处理,护理工作满意度以例(n)、率(%)的形式描述,计量型指标以(±s)的形式描述,采用(x2)和(t)检验。观察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
2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100例离休老干部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1,分别为100%、88%。经统计学计算,P<0.05。


  2.2情绪评分比较
    研究组50例离休老干部的SAS评分为(35.5±3.0)分、SDS评分为(34.5±2.7)分。
    对照组50例离休老干部的SAS评分为(44.5±4.3)分、SDS评分为(43.5±4.0)分。
    离休老干部的情绪评分比较,t=12.1378、13.1869,P均<0.05。
3 讨论
    离休老干部面对生活环境的变化、工作性质的变化、社会地位的变化,有明显的孤独感、失落感、自卑感等心理特征,加上自身疾病的折磨,导致患者明显的焦虑、抑郁不良心理[2]。为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生活质量,需重视对患者心理方面的干预[3]。心理护理干预在结合离休老干部个人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环境干预、日常护理、社会支持以及予以患者绝对的尊重,实现了护理工作的针对性,优化和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帮助离休干部适应退休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变化,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李远远研究指出,心理护理干预措用于离休老干部中,可以在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临床依从性、生活质量[5]。
    试验结果和朱华文研究结果有一致性,对照组病患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心理护理,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92.50%,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及干预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6]。
    综上所述,离休老干部心理负担一般较重,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予以离休老干部心理干预可以进一步稳定患者的心理,提高患者的临床依从性,从而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晓娟.人文关怀在离休老干部心理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5):116.
[2]刘影丽.人文关怀运用于离休老干部心理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6):308+316.
[3]孙静.试论慢性病对老人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及心理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8):108.
[4]许海鱼,索艳艳.人文关怀在离休老干部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6):124.
[5]李远远.心理护理对于离休老干部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9):296+307.
[6]朱华文.优质服务在军队离休老干部住院期间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2):262-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