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抢救室中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6期   作者:赵学花
[导读] 评价急诊抢救室工作中配合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从而提高急诊抢救室工作质量


赵学花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评价急诊抢救室工作中配合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从而提高急诊抢救室工作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期间急诊抢救室收治的急诊患者,取86例。采取随机法分组护理,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的同时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对比2组急诊抢救收治急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心理状况评分。结果:试验组急诊抢救室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急诊抢救室治疗工作同上配合优质护理服务可以进一步稳定患者的心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抢救室  优质护理服务  心理状况  护理满意度  护理质量
   
    急诊科是医院的特殊治疗创口,是危急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的主阵地,承担着连接病房桥梁的作用。为了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必须不断优化和强化临床护理服务质量,通过提供护理服务进一步提高患者预后[1]。临床工作中发现,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成功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用于急诊抢救室中价值突出。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患者为例,总结运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试验对象选自2018年3月-2019年6月,总计86例。纳入标准:(1)急诊抢救室患者;(2)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3)患者基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意识障碍患者;(2)特殊疾病无法配合参与患者。采取随机法进行急诊抢救室患者分组治疗护理,各43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区间20-70岁,平均(46.6±6.5)岁。试验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区间22-72岁,平均(46.9±6.8)岁。2组急诊抢救室收治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急诊抢救室患者积极配合抢救、及时分诊、观察病情等常规护理。
    试验组——给予急诊抢救室患者常规护理配合优质护理服务。(1)强化服务技能。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定期进行专项知识培训,对急救小组组长、骨干重点培训,从而确保护理人员日常护理全面到位、准确,提高护理服务质量。(2)强化服务意识。急诊抢救者情感需求更为强烈,急需外界的体贴、关心,要求护理人员认真感受患者心理,关心抢救速度、质量的同时考虑患者心理状态,以温暖且真诚的服务给予患者心理安慰。(3)用药安全。以信息化手段对输液患者药
物信息提取、身份、药物配伍情况进行判断,排除输液缺陷、安全隐患。另外,
抢救成功后为患者佩戴腕带,腕带详细标注患者的个人信息,以便于用药识别以及患者安全性。(4)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完善急诊科与相关科室、病房交接流程,急诊护士执行接诊——抢救——分诊——护送检查护理,掌握患者病情变化与检查结果,以无缝护理确保患者安全。(5)优化急诊就诊流程。急诊患者致残以及致死风险较高,为了争取抢救时机需建立绿色通道。(6)细化护理绩效管理。为了充分调查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责任心意识,开展对积分考核、奖惩机制,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记录2组急诊抢救室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1.4心理状况评分标准
    参考焦虑与抑郁情绪量表(SAS、SDS)评价急诊抢救室患者的心理状况,总分100分[2]。
1.5统计学数据分析
    以软件SPSS19.0计算86例急诊抢救室患者的试验观察指标数据。急诊抢救室患者护理满意度(计数型指标)、心理状况与护理质量评分(计量型指标)分别以(n、%)、(±s)表示,并进行(x2)和(t)值检验。P<0.05——证明急诊抢救室患者试验观察指标数据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计数指标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86例急诊抢救室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1。护理满意度(97.67%vs83.72%)经统计学处理,X2=5.1253,P=0.0235。

    3 讨论
    急诊抢救室相对特殊,患者有发病急、病情重、治疗复杂等特点,医护工作人员肩负使命更重,为了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以及预后,需重视护理夯实效果,要求护理工作中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责任意识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的预后[3]。给予急诊抢救室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心态,在稳定患者情绪的基础上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提高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降且护理差错,进而整体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救治成功率、预后效果[4]。戚雯雯,景峰,许敬华等人研究指出,优质护理在急诊科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患者安全性,护理价值高[5]。
    试验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急诊抢救室患者护理满意度97.67%以及SAS评分(37.8±3.6)、SDS评分(36.6±3.5)、护理质量评分(96.6±2.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运用可以成功稳定急诊抢救室患者的心理、提高患者满意度。试验结果和周翠翠,查子娟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观察组患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6]。
    综上所述,急诊抢救室患者具有危急重症等特点,为了提高患者的救治与预后效果,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比常规护理的片面性,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抢救室护理工作中的实施干预效果显著,进一步稳定了患者的生理与心理,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与救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亚琼.急诊抢救室中渗透优质护理理念的进展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35):198.
[2]张琴,刘敏,周亮红.急诊抢救室封闭式护理管理对急救时间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影响[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9,37(04):374-376.
[3]程纯.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抢救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1):307.
[4]陈碧华,谭爱梅,罗敏.链式流程管理模式在急诊抢救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12):183-185.
[5]戚雯雯,景峰,许敬华,梁婧,阮雯君.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实施与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18):69-71.
[6]周翠翠,查子娟.优质护理服务在我院急诊抢救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4):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