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患者恶心、 呕吐原因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6期   作者:李琳玥
[导读] 研究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原因及临床治疗。

李琳玥
(扬州大学医学院、扬州市西区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目的:研究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在2017年11月-2019年1月期间选取在本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和分析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原因,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结果: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发生主要与急性肠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有关。结论:总体来说导致患者发生呕吐和恶心的原因较为复杂,应针对具体情况充分询问病史和诊断症状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关键词】:消化内科;恶心;呕吐

    在消化道疾病中,恶心、呕吐是患者极易表现出的症状,这一症状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多种疾病都可导致恶心、呕吐的方式,为了进一步提高现代医疗水平,可针对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原因进行归纳和分析,总结常见疾病类型,以加快诊疗速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基于此,对本院2017年1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54例恶心、呕吐症状患者进行了临床资料的回顾与分析,现有研究和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研究时间为2017年11月-2019年1月,研究对象是研究期间内本院消化内科接诊的5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恶心、呕吐的临床症状,研究对象已经知情并同意了本次研究。研究对象中包括了30例男性患者和24例女性患者,年龄均介于22岁-83岁区间内,平均年龄(39.25±2.54)岁。根据患者自述,有43例(79.62%)出现了呕吐情况,54例(100.00%)患者有恶心症状.
1.2方法
   研究中所有对象均因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症状来院就诊,医师询问患者症状表现、症状持续时间、既往病史、生活习惯、饮食精力等,根据询问结果推荐实验室检查项目,用以确定患者病情,消化内科的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和疾病叙述进行检查措施的实施,检查项目包含了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大便常规检查、胃镜、B超检查、X线诊断和CT诊断等,深入分析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原因,最终实施疾病类型的确诊。归纳患者的疾病种类,治疗措施包括对患者体内酸碱值的平衡干预、补液治疗、胃酸分泌控制、电解质平衡、维生素补充等,结合诊断结果,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和干预。同时对患者的症状表现如呕吐等进行镇吐干预和治疗。
1.3评价标准
   归纳和总结患者的疾病类型,分析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最常见原因,总结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1.4统计学分析
   在确保研究数据准确无误的基础上,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资料的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根据p值确定研究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表示组间差异明显,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诊断结果
    根据诊断结果得出,导致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最常见原因为急性肠胃炎,其次是慢性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所有原因及患者比例如表一所示:


2.2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效果
    在临床诊断确诊患者症状的发生原因后,采用有针对性的治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8.14%,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3.讨论
    导致患者有恶心、呕吐症状,一般可将其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疾病的影响导致患者的生理反应,比如胃癌、颅内病变、巨幼细胞性贫血等,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会导致患者胃肠道粘膜发生萎缩,最终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在临床诊治工作中,此类疾病应结合患者的腹泻史、消化道症状进行[1]。另一种是机体功能影响,临床诊断过程中发现患者无严重疾病发生,分析后得出患者可能因身体功能或中毒导致出现消化道症状,表现为恶心和呕吐,这种情况下,中毒患者经由急诊入院,病情急骤,症状明显,辅助询问生活经历可完成诊断,而身体功能影响如妊娠反应,可借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或询问、检查加以确诊。除此之外,患者如有其他身体功能异常情况,还会伴有其他症状表现如全身感染、发热及代谢障碍等,药物的作用也可导致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2]。
    所以,在消化内科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疾病的发病急骤情况、其他症状表现、临床观察、体格检查等,首先确定患者的疾病存在范围,对于一些急性病症如脑梗死、中毒等,应立即送往相关诊室治疗[3]。综合来看,导致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原因众多,如肠道运动障碍、中枢神经系统问题、妊娠、全身性疾病、幽门梗阻、反流性食管炎等,临床症状表现也复杂多样,进行诊治时应首先明确病因,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应用对应的临床治疗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治疗效果,确保消化内科诊治工作的安全性和高水平[4]。在本次研究中,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发生原因包括急性肠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结合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大便常规检查、胃镜、B超检查、X线诊断和CT诊断,实施患者体内酸碱值的平衡干预、补液治疗、胃酸分泌控制、电解质平衡、维生素补充等治疗措施,获得了较高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中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原因较多,疾病复杂多样,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诊断,以提高诊治有效率,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颜小珍.进贤县中医院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30):153-154.
[2]李金芝.浅谈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原因分析及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5):113.
[3]刘书议.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病因及治疗分析[J].糖尿病天地,2019,16(8):194.
[4]姚宝华.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治疗对策[J].养生保健指南,2019(17):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