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式护理在产科母婴同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6期   作者:韦桂花
[导读] 探究袋鼠式护理(KMC)模式在产科母婴同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韦桂花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目的 探究袋鼠式护理(KMC)模式在产科母婴同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自2019年7月-2019年10月间产科住院分娩的1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袋鼠式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新生儿的睡眠质量、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产妇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睡眠质量、产妇及家属满意度、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袋鼠式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相比常规护理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能提高新生儿的睡眠质量,能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及产妇及家属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关键词:袋鼠式护理;产科护理;应用效果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在不断的改进,遵循人性化,个性化、健康化、家庭化的护理服务理念已备受社会关注[1]。近年来,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开放,产科住院人数和新生儿出生率在迅速增长,产科的护理工作重点除了保证母婴安全、提供科学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外,还承担起协助父母适应新家庭的角色,而袋鼠式护理(KMC),又称皮肤护理,操作简单、实行力度强。它最先用于早产儿的护理,是指新生儿母( 父) 亲以类似袋鼠等有袋动物照顾幼儿的方式,将新生儿直立贴在母(父)的胸口,父母与新生儿进行肌肤接触,提供新生儿所需的温暖及安全感通过皮肤触感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获取生理效应。发达国家对袋鼠式护理的研究日益成熟,且逐渐转变为护理常规之一,而我国对袋鼠式护理的研究起步晚,领域局限[2]。本文选取产科1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袋鼠式护理,最终比较两组新生儿睡眠质量、产妇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来判定袋鼠式护理在产科母婴同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自2019年7月-2019年10月间产科住院分娩的100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排除和脱落三个标准将100例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纳入标准:①新生儿均为足月儿且体重>2500g。②新生儿生命体征正常。③家属自愿参加本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母亲有病重或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不方便  配合者。②有医学指征而不能行母乳喂养者(如艾滋病、活动性结核病等)。脱落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新生儿有医学指征不能继续母乳喂养者。③问卷填写空缺≥20%。其中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顺产30例,剖宫产20例,平均体重( 3063. 00 ± 323. 00) g; ,胎龄 38 ~ 40 周,平均胎龄( 38. 20 ± 1. 10) 周; 观察组中男 25例,女25例,顺产26例,剖宫产24例,平均体重(3126.00±233.00)g;胎龄38~41周,平均胎龄(38.9±1.36)周。对比两组新生儿胎龄、体重和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根据我科自制的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记录单,内容包括时间、哺乳(母乳、配方奶),新生儿心率、呼吸、大小便次数、体重及特殊情况记录等,由责任护士指导其产妇及家属每日如实记录新生儿喂养及大小便,新生儿睡眠时间等,责任护士每4小时进行观察和评估,观察时间为5天。对照组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将新生儿置于婴儿床,责任护士分析讲解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特点和吐奶处理方法,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告知母乳喂养的好处,讲解和示范新生儿日常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袋鼠式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每日室温在24-26℃之间,母亲穿开胸式的衣服,将床头调整大约45°,呈半倾斜或平行的位置,新生儿除穿戴尿布外,将赤裸的婴儿以直立式或60°角俯卧位放置于母亲裸露的双乳之间,胸部于胸部紧贴,婴儿头转向一侧,保证其呼吸通畅,便于新生儿寻乳,髋部屈曲外展,双臂屈曲,摆放成青蛙的姿势[3]。将准备好的小毛毯给新生儿盖在背部给予保暖,于每日上午10:00及下午16:00进行,护理持续时间1小时以上。为避免在护理过程中母亲疲劳入睡,导致意外的发生,责任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交代注意事项,指导和示范应急措施,保障袋鼠式护理的效果。同时在观察期结束后,给产妇及家属发放对袋鼠式护理的满意度调查表。
1.3观察指标]
   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护理 5天后比较(1)新生儿睡眠质量,评价指标准为:1)好:可快速入睡,且睡眠持续 3 h,睡眠期间无惊醒情况,且睡醒后无明显哭闹;2)一般:睡眠期间偶尔出现哭闹、惊醒情况,且睡眠持续 2 ~3 h;3)差:入睡困难,且睡眠过程中哭闹、惊醒频繁,睡眠时间仅能保持1~2 h左右[4]。(2)母乳喂养成功率通过喂养方式调查:将喂养方式设置为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三种方式,纯母乳喂养指无任何辅食添加,混合喂养指母乳喂养不能满足新生儿需适当添加辅食,人工喂养指无母乳喂养。(3)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满意度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为 100%。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2个级别。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进行统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计分示析。以P<0.05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睡眠质量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袋鼠式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新生儿护理模式,给新生儿提供全面、安全及有效的护理服务,可提升父母照护能力,树立起参与的信心,给新生儿带来子宫般的温暖,提高新生儿的睡眠质量,减少了新生儿的哭闹,有利于母乳喂养,而母乳是全球公认的婴儿天然的食品,经济又方便,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不仅给新生儿补充了营养,增强体抗力,还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备受大家的喜爱。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环境下,护士用周到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赢得了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和赞扬,大大提高了产妇对护士的满意度[5] 。而应用袋鼠式护理可给予新生儿安全、温暖的护理,减少新生儿的哭闹及低体温的发生,获得产妇及家属的好评,护士获得荣誉感,激发护士将更多的积极主动性和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将护理工作做得更好,更细致。综上所述,袋鼠式护理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22-23. 
[2]刘颖颖,催文香,刘艺术,催莹奇,边楸程.袋鼠式护理的进展[J].科技视界,2020(06):194-196.
[3]叶娜.袋鼠式护理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及体格发育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3):2452-2453.
[4]陈华燕.袋鼠式护理对足月新生儿睡眠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11):1545-1546.
[5]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097-10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