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6期   作者:祝霞
[导读] 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需求,评价护理干预对患者血糖水平、遵医行为的影响。


祝霞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需求,评价护理干预对患者血糖水平、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降糖治疗的基础上采取1:1比例法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采取内分泌科常规护理、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以及血糖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坚持运动、控制饮食、定期血糖检查遵医行为占比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予以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运动等多方面综合干预可以在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健康生活习惯的基础上促进血糖控制。
【关键词】:护理干预  初诊2型糖尿病  护理效果  血糖水平  遵医行为
   
    临床工作中发现,2型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且患病人群年轻化特点也相对明显,成为了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除药物治疗外,需通过合理调节饮食、运动等控制血糖,规范患者日常生活,以稳定患者血糖水平,预防和减少疾病相关并发症[1]。护理工作是治疗工作的重要辅助,用于糖尿病治疗中助于规范患者的日常生活,促进血糖控制。基于此,本文就我院1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为例,分析治疗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时间选自2018-2019年,总计130例。纳入标准:(1)伦理委员会审核;(2)>18岁患者,知情参与,配合能力良好。排除标准:(1)精神系统障碍;(2)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3)妊娠、哺乳患者。进行患者分组护理,2组各65例。对照组:男30例,女35例;年龄42-68岁,平均(50.5±6.0)岁;文化程度:小学5例,中学23例,大专以上37例。研究组:男36例,女29例;年龄38-68岁,平均(51.3±6.3)岁;文化程度:小学2例,中学25例,大专以上38例。2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比较,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患者内分泌科疾病基础教育、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血糖监测等常规护理。
    研究组:以上基础上落实认知行为等方面综合护理干预。(1)认知行为评估与干预。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对2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情况,纠正患者错误认知,依据患者受教育程度、疾病认知度等制定护理计划。(2)健康宣教。通过开展专家讲座以及多媒体、一对一沟通等多种形式普及2型糖尿病疾病病因、治疗方式、并发症等,强调日常饮食、运动等生活行为习惯对血糖的影响,并根据患者饮食喜好、血糖水平等个体情况制定饮食计划。另外,讲解血糖仪使用方法、正常血糖范围。(3)心理干预。与糖尿病患者沟通中了解其当下心态并疏导,针对负面情绪较强的患者由心理医师调节,强调保持良好心态与血糖水平的关联性。另外,指导患者合理参与慢跑、跳舞等适宜运动转移注意力。(4)用药指导。告知血糖监测重要性,1-2次检测/周,根据血糖水平遵医嘱调整用药剂量,叮嘱患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情况下及时就诊。
1.3观察指标
    记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血糖指标水平。
1.4数据分析
    初诊2型糖尿病观察指标基于软件包SPSS19.0录入计算机处理,P<0.05证明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计数资料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以例(n)、率(%)表示,组间检验值为X2;计量资料血糖指标水平以均数(Mean Valu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表示,组间检验值为t。
2 结果
2.1计数资料比较
    研究组、对照组的1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情况见表1。组间计数资料占比率差异显著,P<0.05。


  2.2计量资料比较
    研究组: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为(6.50±1.30)%、空腹血糖为(6.30±1.02)mmol/L、餐后2h血糖为(8.80±2.50)mmol/L。
    对照组: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为(7.25±1.35)%、空腹血糖为(7.80±1.20)mmol/L、餐后2h血糖为(10.50±2.30)mmol/L。
    1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经统计学计算,P均<0.05。
3 讨论
    流行数据调查指出,2型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患病人群也开始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表现。疾病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结果,包括不合理饮食、遗传因素等[2]。长期高血糖情况下患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情况明显,增加了身心健康威胁。当前,关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种类较多,降糖效果良好。考虑糖尿病血糖水平与生活行为、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关联性,需重视非药物干预的重要性[3]。综合护理干预中通过予以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心理干预等基础上纠正了患者疾病错误认知,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促进患者血糖控制,护理效果显著[4]。李荣,李碧娟,黄宇霞研究指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血糖控制、生存质量改善[5]。
    本文结果与李新民,安俊丽,谢丽君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观察组遵医用药依从率、保持运动依从率、饮食控制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8.18%高于对照组的85.45%。组间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助于血糖控制,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高莉,周榕.临床护理路径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8):979-981.
[2]杨素娥.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4):282-283.
[3]刘艳.延续护理干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7,23(30):221-222.
[4]孔令娜,魏彩第,才战军.基于奥马哈系统的护理干预在青壮年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5):585-587.
[5]李荣,李碧娟,黄宇霞.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9):107-109.
[6]李新民,安俊丽,谢丽君.KTH整合式护理干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0):3785-37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