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奇雯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手术护理需求,评价配合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干预效果,以提高肺癌患者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月收治手术治疗的肺癌疾病患者(n=80),以随机法分为常规护理、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的2组(对照组、优质组),各40例。比较2组肺癌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手术指标、应激反应、心理状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组间血压、心率、心理状况评分、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优质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胸腔积液、切口感染、肺漏气、吻合口渗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优质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心理状况较差,从而导致手术应激反应,并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手术室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运用可以满足肺癌患者护理需求,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肺癌 全程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效果 手术指标 应激反应 并发症
肺癌属于恶性肿瘤,患者有咳嗽、咳血、胸闷、胸痛等症状表现,构成生命安全威胁。临床工作中发现,基于人们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导致肺癌患病率递增表现。关于肺癌疾病优选手术治疗手段,手术效果获得肯定,腹腔镜肺癌根治术是优选术式。但是,手术仍旧具有创伤性,为了提高肺癌患者手术效果,需细化、优化手术护理工作。基于此,本文就我院肺癌手术患者为例,分析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肺癌疾病患者(n=80),经病理组织等检查确诊,时间选自2018年10月-2020年1月。纳入标准:(1)伦理委员会审核;(2)腹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知情、耐受;(3)患者具备配合能力。排除标准:(1)肿瘤远处转移患者;(2)手术禁忌患者;(3)精神、认知障碍丧失配合能力患者。取随机法进行肺癌患者分组,对照组、优质组例数一致。对照组(n=40):男性30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28-76岁,中位数(55.30±6.50)岁;疾病分期情况:Ⅰ期患者33例,Ⅱ期患者7例。优质组(n=40):男性32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27-73岁,中位数(56.50±6.60)岁;疾病分期情况:Ⅰ期患者35例,Ⅱ期患者5例。对照组与优质组肺癌手术患者疾病分期、性别与年龄对比,P>0.05。
1.2手术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肺癌患者手术物品准备、患者信息核对、手术协助、生命体征监测等常规护理。
优质组——予以肺癌患者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1)术前优质护理。术前做好肺癌患者访视工作,告知术中注意事项,术前1晚饮食以流食为主,术前8h禁饮食、术前4h禁饮水。结合肺癌患者职业、文化等个人信息,进行肺癌疾病知识宣教,耐心回答患者疑问,予以患者心理疏导,建立患者手术治疗信心。(2)术中优质护理。护理人员全程陪伴患者,协助患者体位摆放等术前准备工作,调节适宜温湿度,严格核对患者手术部位等个人信息。手术时间过长患者术中按摩受压部位,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高效配合麻醉师、手术医生。另外,术中禁止谈论手术无关话题,做好患者保暖工作,保护患者的隐私部位,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汇报异常问题。(3)术后优质护理。生理盐水擦掉切口周围血迹,清点手术器械等用品。麻醉苏醒期间患者暴躁不安情况明显,需做好患者安全保护工作,预防坠床等风险。患者生理指标恢复平稳后转移至病房,辅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休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指导饮食、早期下床活动,向患者传达手术有利信息,建立患者康复信心。
1.3观察指标
记录肺癌手术患者血压、心率、心理状况评分、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胸腔积液、切口感染、肺漏气、吻合口渗血)。
1.4心理状况评分
参考焦虑与抑郁情绪自评量表SAS/SDS评价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数、负性情绪呈正比[1]。
1.5数据分析
以SPSS19.0计算肺癌患者观察指标,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以(n、%)、(±s)表示以及(x2)、(t)检验。P<0.05,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术后并发症比较
2组肺癌手术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案干预后相关并发症(2.5%vs20%)情况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P<0.05。
2.2计量资料比较
优质组:舒张压为(86.50±4.50)mmHg、收缩压为(120.50±4.80)mmHg、心率为(67.50±2.50)次/min、SAS为(33.50±3.20)分、SDS为(32.50±2.80)分、术后排气时间为(0.50±0.20)d、住院时间为(5.50±0.50)d。
对照组:舒张压为(93.50±5.50)mmHg、收缩压为(143.30±4.50)mmHg、心率为(80.50±2.50)次/min、SAS为(43.50±3.70)分、SDS为(42.50±3.80)分、术后排气时间为(1.50±0.20)d、住院时间为(12.50±1.50)d。
组间计量指标经统计学计算,P均<0.05。
.png)
3 讨论
基于空气、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导致肺癌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开始有年轻化趋势[2]。针对肺癌疾病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基于疾病、患者认知、心理等因素可导致手术应激反应,从而影响患者预后和安全性[3]。优质护理干预辅助,通过术前心理、访视、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指导,成功改善了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进而加速患者术后康复[4]。龙丹平,杨娜研究指出,肺癌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在调节应激反应、提高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5]。
本文结果与吴春雨研究结果有一致性,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44%低于常规组的15.00%,护理满意度97.56%高于常规组的82.50%,组间指标差异显著P均<0.05[6]。
综上所述,手术室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满足肺癌手术患者护理需求,护理整体效果显著,促进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廖倩颖,叶华安,张培.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肺癌手术室护理中安全性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4):73.
[2]周蓓,华薇.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肺癌手术室护理中的价值体会[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6):140-141.
[3]耿陈玲,康卉娟,朱莉,等.分析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肺癌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9):95-96.
[4]裴涛.优质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在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5):180-182.
[5]龙丹平,杨娜.手术室优质护理对肺癌手术患者依从性、应激反应及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260,264.
[6]吴春雨.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肺癌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