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6期   作者: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导读] 对急诊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宋玲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山东淄博255400)
摘要:目的:对急诊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本院接受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实验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7月,实验人数共计110例,通过编号分组的方式确定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通过常规急诊护理方案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方案护理实验组患者,对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展开分析,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67.27%)明显低于(92.73%),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之间差异突出,(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概率下降幅度较大,(16.36%)明显低于(41.82%),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概率方面差异突出,(p<0.05)。结论:在心脏骤停患者肺复苏后康复中急诊护理干预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在促进护理有效率的提升、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方面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急诊护理干预;影响
前言:心脏骤停病因是多方面的,而且治疗难度较大,对患者的健康有着较大的威胁,治疗不当或是不及时会导致患者的死亡。现阶段,临床上在心脏骤停患者治疗中多是采用心肺复苏手段,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多表现出一些并发症,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这种情况下,护理工作的开展受到了较高的关注,因此,对急诊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是势在必行的。本次实验共计110例接受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参与其中,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选择110例本院接受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实验时间控制在2018年1月-2020年7月,本次实验采取编号分组的方式。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5.6±4.3)岁,年龄下至24岁,上至77岁,30:25为男女比,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5.7±4.4)岁。年龄下至23岁,上至78岁,29:26为男女比。两组患者病因、年龄段等常规资料方面差异微小(p>0.05)。纳入标准:患者均为接受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实验坚持自愿参与原则;患者具备配合实验开展的能力;实验被伦理委员会准可。排除标准:患者死亡;患者丧失意识;患者中途退出[1]。
1.2方法
   通过常规急诊护理方案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方案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急诊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身体状态进行分析,科学合理的使用冬眠合剂,尽可能降低亚低温状态对患者身体造成的负面影响。而且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并要求患者亲属发挥自身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定期对患者皮肤状态进行检查,并帮助患者完成清洁工作,保持患者身体卫生。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对病房环境的管理,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康复环境,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2]。而且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其亲属保持密切的沟通,帮助患者及其亲属掌握护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及意义,赢得患者及其亲属的配合,降低医护工作的难度。此外,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使用相关药物,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指标进行监测,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前制定应对方案,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3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处理工作,(x±s)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t及x2进行检验,P<0.05意味着数据差异显著[3]。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
   对本次实验展开分析,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67.27%)远远低于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92.73%),数据之间差异突出,(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
   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概率(16.36%)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概率(41.82%),数据之间有着较大差异,(p<0.05)。
3.讨论
   心肺复苏是治疗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减少心脏骤停患者的死亡,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成功率。心脏骤停具有发病急、治疗难度大、后遗症多等症状,患者在经过心肺复苏后往往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康复。部分患者在经历心脏骤停后心理负面情绪较为严重,而且身体功能受到了一些影响,这种情况下,患者在康复训练中较为消极,不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中急诊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干预。共计110例接受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参与2018年1月-2020年7月期间的实验,目的是对急诊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中的作用进行研究[4]。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出现概率分别为67.27%及41.82%,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出现概率分别为92.73%及41.82%,实验组患者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之间均有着较大的差异(p<0.05)。由此可以得出,在心脏骤停患者肺复苏后康复中急诊护理干预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本次实验表明,急诊护理干预在提高接受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护理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参考文献:
[1]高淑贞,高绪玲,刘正梅.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01):147+156.
[2]刘金会. 对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实施综合急诊护理的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9,17(02):82-83.
[3]徐婷. 对接受心脏复苏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急诊细节护理的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2):268-269.
[4]谢燕玲. 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效果、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0):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