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粉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0医院神经内科;云南昆明650100)
【摘要】目的 探究脑卒中患者静脉输液渗漏的防护对策。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中脑卒中患者,对脑卒中患者静脉输液出现渗漏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评估血管条件,外渗范围等,探究减少渗漏情况出现的防护对策。结果 64例脑卒中患者静脉输液渗漏引起局部肿胀33例,其中局部组织坏死2例,静脉输液渗漏由患者因素、药物因素以及护理人员技术等原因造成。结论 加强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合理安排输液药物的顺序以及加强宣教等防护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脑卒中患者静脉输液渗漏的情况发生。
【关键词】脑卒中;输液渗漏;防护对策
脑卒中患者的抢救和治疗主要的给药方式是静脉输液,用以降低颅内压能有效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由于输注的药物较多,会对局部静脉产生一定的损伤,从而为静脉穿刺带来一定的困难,患者的躁动以及相关护理操作等因素都可能会造成输液渗漏的发生,反复进行静脉穿刺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并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1-2],因此本次研究针对脑卒中患者静脉输液渗漏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护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我院治疗的64例中脑卒中患者,患者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62.63±9.67)岁,64例患者中发生输液渗漏35例,其中血管原因8例,穿刺技术原因21例,药物原因6例,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常规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静脉穿刺输液,使用止血带对患肢进行固定,寻找静脉,确定位置后进行穿刺,根据患者情况调节输液器上的调节轮,在输液过程中对渗漏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
1.3 观察指标
输液渗漏判断标准:溶液不滴,回血减少,患者局部发生肿胀或疼痛。
2 结果
本研究64例患者中35例发生输液渗漏,占54.69%。
3 静脉输液渗漏的相关因素
3.1 患者因素
患者在静脉留针时,会因肌肉短暂性痉挛,使留置针与静脉过度莫惨,从而导致血管壁内皮完整性破坏引起外渗。患者自身血管情况较为脆弱,不自主活动造成针头不稳定,产生移动,针尖刺破血管壁。患者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营养情况以及病例原因均可能造成缺血缺氧。在输液过程中,常因为患者的急躁情绪,不能很好的配合护理人员进行静脉输液穿刺,在患者输液时,因脑卒中患者患侧血管血液循环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水肿及静脉炎,不利于患者进行功能训练,易引起血栓形成导致患肢水肿、脑栓塞。
3.2 药物因素
药物的输注顺序也会引起液体外渗,输入血管刺激性药物前后均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高渗液(20%甘露醇、氨基酸等)对血管刺激性较大[3-4],在快速输入这些药物时,会使血管壁细胞膜内外渗透压失去平衡,壁管所受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受到损伤,长期输液会使局部血管壁受损,导致药物产生渗漏,引起反射性疼痛。
3.3 技术因素
护理人员对血管了解不到位,血管条件未进行评估或评估不准确,导致针尖斜面在血管内外或多次进行同一部位穿针,对穿刺大的血管,未能掌握其特点,护理人员的进针技术以及角度把控掌握不熟练,进针后在皮下反复进退刺破血管造成渗漏。
4 防护对策
4.1对患者履行告知义务
患者在进行输液前,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渗透发生的原因及其后果,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了解提高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加强宣教,交待其有关的注意事项,嘱患者有疼痛感、烧灼感等不良反应时及时告知护理人员。
4.2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输入血管刺激性药物前后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患者在进行静脉输液时,输入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时,减缓输液速度,在输液过程中间输入,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有计划地选择患者健侧进行输液,尽量不将高营养液体放在最后一组输注,避免对血管刺激较大引起液体外渗,减少对血管壁产生刺激,促进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
4.3 加强护理人员穿刺技术
护理人员在使用留置针输液时,可以有效降低药物渗出的概率,减少穿刺次数,有利于保护患者血管并提高患者输液时的舒适度。选择适合一条合适的血管,对患者血管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与分析,有计划、有主动静脉治疗意识,尽早建立中心静脉通路,选择粗直,避开关键部位,考虑患者静脉局部条件以及输液目的等进行穿刺。采用留置针穿刺时,扎止血带选择合适的静脉,绷紧皮肤,针尖斜面朝上,以15~30°角直刺静脉,进针速度匀速且缓慢,以穿刺点为中心使用无菌透明敷贴横型固定,延长管呈U型固定,用手指轻压胶带,以取得最佳固定效果,保持导管的通畅性,防止导管的滑脱增加患者的痛苦。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了解药物的分类和作用,在输注过程国严密观察局部反应情况,定时巡视病房,对患者的穿刺部位是否发生渗漏进行观察,若发生渗漏状况及时进行处理。
5 讨论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经之一,静脉输液外渗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护理问题,当药物外渗时轻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重者导致组织溃疡、坏死等情况的发生,甚至造成残疾,引发不必要的医疗护理纠纷,因此要以预防为主,外渗产生时给予处理,避免给患者增加痛苦[5-6]。
药物外渗是至输液管理的疏忽,造成腐蚀的或刺激性药物进入周围组织,而非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对药物渗漏进行一定的防护措施,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穿刺术时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或多次穿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定时进行巡视,一旦发生渗漏,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脑卒中患者在患侧输液时,患侧血管血液循环能力较差,肌肉辅助功能减弱,易发生水肿以及静脉炎,不利于患肢进行功能锻炼,因此护理人员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输液时应选择健侧,并且有计划地选择静脉输液,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静脉输液渗漏进行一定的防护对策,选择健侧肢体有计划地进行静脉输液,同时进行一定的功能锻炼或被动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静脉回流,减少渗漏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古丽巴哈尔. 老年肺癌患者ICU呼吸道感染防护措施的临床探究[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8, 25(S2):188-189.
[2]李云丹, 张黎. 儿童静脉输液渗漏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9, 16(9):134-135.
[3]潘文亮, 段晓侠, 张秀军. 早期压力性损伤防护流程对降低脑卒中病人压力性损伤发生的成效分析[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8, 43(8):113-115.
[4]沈妤, 陈艳, 徐晓梅,等. 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的安全防护管理[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25):3089-3091.
[5]刘红梅, 苏彬, 韩慧娟,等. 抗洪抢险武警官兵皮肤病相关防护措施的调查分析[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8, 30(6):P.29-32.
[6]徐小娟, 朱欢欢, 徐南娇. CCU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和压力源的现状调查分析及防护对策[J]. 东南国防医药, 2018, 20(6):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