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急诊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和复发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6期   作者:张艳
[导读] 评价急诊护理干预在提高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复发率方面的价值,为心梗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张艳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评价急诊护理干预在提高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复发率方面的价值,为心梗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9-2020年期间收治治疗的心梗患者(n=100),根据护理方法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2组各50例。对照组心梗患者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心梗患者优化急诊护理干预,比较2组心梗患者的反应时长、急救时长、入院时长、急救诊断率、抢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复发率、并发症以及身体功能情况。结果:组间反应时长、急救时长、入院时长比较,观察组心梗患者用时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急救诊断率、抢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理机能身体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可以提高心梗患者的抢救效果,降低病情复发风险,促进患者康复,是有效的护理手段。
【关键词】:急诊护理  心梗  复发率  并发症  身体功能状况
   
    流行数据调查指出,心梗患病率居高不下,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疾病[1]。临床工作中指出,心梗病情发展较快,多为急性发作,救治不及时患者有致死风险[2]。所以,临床救治心梗的首要目的是最短时间内纠正患者的缺血、缺氧状态。基于此,本文就急诊护理对心梗患者的救治以及预后效果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心梗患者,时间选自2019年3月-2020年1月,总计100例。纳入标准:(1)首次入院治疗患者;(2)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3)经心电图检查确诊。排除标准:(1)其他脏器损伤患者;(2)用药禁忌、过敏体质患者;(3)精神疾病史患者;(4)沟通障碍患者。进行100例心梗患者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比例30:20;患者年龄区间45-68岁,平均年龄(58.0±5.5)岁;合并疾病情况:高血压患者15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患者各1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比例31:19;患者年龄区间46-69岁,平均年龄(58.5±6.2)岁;合并疾病情况:高血压患者13例,糖尿病患者10例,高血脂患者9例。此次受试的2组心梗患者基线资料完整,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心梗患者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即遵医嘱急救、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开展心电图以及血压相关检查等。
    观察组:予以心梗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医院接到急救电话后,严格控制出诊时间,争取5min内进入救护车出诊;充分利用接救时间,以电话与家属沟融,安抚情绪,并予以急救指导;到目的地后,患者平躺急救护理,立即抬上救护车;车内面罩吸氧,监测血压以及心电,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心绞痛者静滴硝酸甘油;联系医务人员并描述患者的病情,汇报预计到达时间,以确保急诊科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迅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审核溶栓清单,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等情况,分析影像检查结果,做好急救交接工作;患者治疗结束后指导休息,与家属积极配合,为患者营造适宜的休息环境,关注患者用药反应,及时通知主治医师。
1.3观察指标
    记录2组心梗患者的急救效果,包括反应、急救、入院时长以及急救诊断率、抢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身体功能状况,进行100例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
1.4身体功能评价
    取SF-36生活量表评价心梗患者的身体功能状况,取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以及生理机能指标,总分百分制。
1.5数据统计学分析
    心梗患者计数型指标(急救诊断率、抢救成功率等)以例(n)、率(%)的形式描述,检验值为X2;心梗患者的计量型指标(反应、急救、入院时长等)以均数(Mean Valu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的形式描述,检验值为t。使用软件包SPSS21.0检验,P,0.05情况下证明指标结果差异显著。
2 结果
2.2计数指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100例心梗患者的急救诊断率、抢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复发率、并发症情况见表1。


   2.2计量指标比较
    观察组心梗患者的反应时长为(48.0±15.5)s、急救时长为(21.0±4.3)min、入院时长为(1.2±0.2)h、生理职能为(86.0±3.5)分、情感职能为(83.5±5.5)分、生理机能为(90.5±3.5)分。
    对照组心梗患者的反应时长为(94.0±20.0)s、急救时长为(40.0±5.0)min、入院时长为(1.7±0.3)h、生理职能为(65.0±3.0)分、情感职能为(62.5±4.3)分、生理机能为(1.5±3.0)分。
    观察组与对照组心梗患者组间计量指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心梗是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病突然且致死率极高,对急诊护理要求较高,以提高抢救成功率[3]。急诊护理通过为心梗患者提供优质、快速、有效的急救护理,急救效率较高,为患者争取了更多的抢救时间,降低了临床死亡率[4]。邹彩霞研究指出,心肌梗死患者通过急诊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复发、并发症风险[5]。
    本文研究结果与列婉军研究结果有一致性,常规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院内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抢救时间、急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计数与计量指标结果差异显著,P<0.05[6]。
    综上所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优化救治效果,且降低了疾病的复发、并发症风险。
参考文献:
[1]赵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03):190-192.
[2]胡芹.急诊抢救中应用急救护理流程再造的可行性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0):42.
[3]王春宏.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探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3):166+168.
[4]赵红霞.分析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265+267.
[5]邹彩霞.急诊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和复发率的影响分析[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20,9(01):236-237.
[6]列婉军.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J].名医,2020(02):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