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预防接种中应用的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6期   作者:李杰
[导读] 研究全程护理干预运用在小儿预防接种中的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

   李杰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卫生院;北京101304) 
摘要:目的:研究全程护理干预运用在小儿预防接种中的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100例小儿分为对照组(纳入50例,提供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纳入50例,提供全程护理干预),对两组的疼痛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家长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1)研究组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在不良反应情况方面,研究组总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28.00%),P<0.05;(3)研究组家长总满意率(94.00%)高于对照组(78.00%),P<0.05。结论:在小儿预防接种中进行全程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小儿疼痛程度,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全程护理干预;小儿;预防接种;应用效果;满意度
   
   小儿计划免疫是临床预防疾病、确保小儿身体健康、投资少的重要手段,并且是法律赋予儿童的权利。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为确保小儿预防接种顺利进行,需要在免疫接种工作中采用一定的护理干预,通过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小儿与家长参与、支持预防接种,提高免疫程度,达到控制与预防传染病的目的。本文就全程护理干预运用在小儿预防接种中的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100例小儿分为对照组(纳入50例)、研究组(纳入50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8例/22例,年龄5个月-7岁,平均年龄(3.6±0.3)岁,接种疫苗类型:7例麻风二联疫苗、10例脊髓灰质炎疫苗、12例乙肝疫苗、21例A群流脑疫苗;研究组:男女分别为26例/24例,年龄4个月-8岁,平均年龄(3.7±0.2)岁,接种疫苗类型:5例麻风二联疫苗、9例脊髓灰质炎疫苗、13例乙肝疫苗、23例A群流脑疫苗。研究活动的纳入标准:①接种疫苗前无发烧、感冒、咳嗽等症状;②均了解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重症急慢性疾病者;②接种禁忌证者;③接种疫苗过敏者;④先天性免疫性疾病者;⑤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⑥智力障碍者。组间一般资料(接种疫苗类型、性别等)无差异,P>0.05,可对照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干预):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验证”制度,严格执行消毒规范。
   研究组(提供全程护理干预):(1)接种前:接种前1-2d联系小儿家长,询问小儿近期身体状况,包括有无疫苗接种禁忌证以及过敏史等;叮嘱家长阅读知情书,讲解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引起家长重视;嘱咐家长在接种前1d给小儿洗澡,确保接种部位干燥、清洁,同时合理安排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或是防止饥饿、过饱;(2)接种时:指导家长配合方法,固定小儿体位,避免针头移位或脱出;接种疫苗前摘除口罩,且面带微笑与小儿交流,还可抚摸小儿,减轻其恐惧感与陌生感;接种结束时强调家长按压接种部位,防止局部出血或疫苗流出;当完全止血后,能够轻微按摩,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疫苗吸收;(3)接种后:叮嘱小儿静坐休息,约30min,若无不适反应,方可离开,同时告知家长让小儿多饮水,注意休息,勿进行剧烈运动,确保接种部位清洁,防止因抓挠而发生感染,若是有不良反应,通常可自行缓解,若是长时间未缓解,或是不良反应加重,需要及时就诊。
1.3观察指标
   将疼痛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家长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1)疼痛情况:以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为标准[1],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无疼痛4个等级;(2)不良反应情况:随访接种疫苗7d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分为:①重度反应:体温超过38.5℃,局部伴有严重疼痛、红肿,需要就诊处理;②中度反应:体温不超过38.5℃,局部伴有疼痛、红肿,3-5d恢复正常;③轻度反应:体温不超过37.5℃,局部伴有轻微疼痛、红肿,1-2d恢复正常;(3)家长满意度:家长对护理工作作出评价,量表共100分,不满意为<65分,基本满意为65-84分,十分满意为>84分,计算总满意率(基本满意率+十分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观察数据处理与汇总,疼痛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家长满意度可采用n/%表示,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分析疼痛情况
   研究组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详述于表1)。


2.3分析家长满意度
   研究组家长总满意率(94.00%)高于对照组(78.00%),P<0.05(数据详述于表3)。

3 讨论
   儿童是多数传染疾病的易感人群,而按照免疫程序实施预防接种是消灭、控制传染病的最经济、科学、有效的手段[3],不过由于疫苗对于机体而言是一种异物,在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时,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需要加强护理干预,以便减少接种纠纷。
   本次研究表明,研究组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长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全程护理干预比常规护理干预更适宜于应用在小儿预防接种中。全程护理干预通过接种前护理,能够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识,以便顺利接种;通过接种中护理,一方面能够通过语调、态度、动作、面部表情等影响小儿心理变化与情绪[4],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家长积极配合,避免接种时针头移位或脱出;通过接种后护理,能够告知家长注意事项,有助于减少局部感染,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降低小儿疼痛程度。因此,研究组整体接种效果良好,家长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由于在小儿预防接种中采用全程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小儿疼痛程度,减少不良反应,赢得家长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永霞,任然,王杰.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预防接种工作中的效果研究[J].系统医学,2020,5(9):180-182.
[2]陈艳娇.全程护理干预对学龄前期小儿预防接种配合度及患儿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1):160-161.
[3]曹艳.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在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33):148-149.
[4]许丽英.观察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在小儿预防接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J].临床研究,2015,23(5):2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