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6期   作者:刘明慧
[导读] 分析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刘明慧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四川南充637100)

摘要:目的:分析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本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共100例,通过收治的先后奇偶顺序将其划分为常规组以及研究组,每组的样本容量均为50例。常规组执行布洛芬缓释片治疗模式,研究组执行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模式。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值、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值、VAS评分、不良反应出现率相较于常规组而言均获得了显著的优化效果(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执行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模式,可将患者治疗有效值、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率均优化至最佳范畴以内,存在着较大的推广以及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痛经主要指的是女性在月经期间或是月经前后下腹部发生周期性的疼痛反应,常常呈现痉挛性疼痛症状,同时伴随着全身乏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腹胀以及腰腿酸痛等状况,对患者正常生活以及日常行动等方面均构成了严重的影响。现代医学中将此病症区分为原发性以及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主要指的是功能性痛经,此类型痛经大约占九成以上,通常出现在月经初潮之后的三年以内,多数集中于年轻女性群体当中[1]。很多患者基本是在出现疼痛感之后口服镇痛药物从而缓解。当前西医对于治疗痛经的方式较为局限,使用的药物大多为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或是口服避孕药予以治疗,其治疗效果并不出众的同时,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导致安全性欠佳。但是中医学中对于痛经却拥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其中少腹逐瘀汤的治疗效果就较为出色[2]。为此,本文特以本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同时将围绕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予以主要的分析以及研究,现将研究报告结果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共100例,通过收治的先后奇偶顺序将其划分为常规组以及研究组,每组的样本容量均为50例。常规组年龄范围处于17岁至37岁之间,年龄均值为(27.34±1.23)岁;病程范围处于0.5年至4.7年之间,病程均值为(2.67±0.52)年。研究组年龄范围处于18岁至36岁之间,年龄均值为(27.29±1.26)岁;病程范围处于0.6年至4.5年之间,病程均值为(2.55±0.68)年。各项基线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存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执行布洛芬缓释片治疗模式:对该组患者选用由惠州大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大亚芬克布洛芬缓释片(国药准字:H44025287,规格:0.3g*14片),该药物不可碾碎或是溶解口服,而应整片吞服,于单日早晚各服用一次,单次一片(0.3g)[3]。此药物不可长期或是大量服用,连续服用时间最长不可超过5日,同时服药期间严禁饮酒或是饮用含有酒精成分的饮品。
   研究组执行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模式:将少腹逐瘀汤作为基本方,取6克的干姜、肉桂以及小茴香,10克的没药、五灵脂、当归以及川芎,15克的赤芍、延胡索以及生蒲黄[4]。针对冷痛甚者需加入10克的艾叶炭以及乌药,6克的炮姜;针对月经量较少、血块较多并且色瘀黯者需加入10克的莪术以及15克的牛膝;针对存在腹胀、胸胁以及乳房胀痛者需加入6克的青皮以及10克的川棟子;针对存在恶心呕吐者需加入15克的半夏以及6克的昊茱萸;针对腰膝酸痛者需加入15克的桑寄生以及杜仲;针对月经时间较长者需加入6克的制大黄6g以及15克的生地黄;针对手足冰凉且冷汗淋漓者需加入6克的制附子[5]。单次水煎服100ml,单日服用两次。经期第1周开始服用,直至月经结束,每次月经为一个疗程,持续服用三个疗程。在服用过程中严禁与其它止痛药物共同服用,严禁食用生冷或者刺激性食物,注意情绪管理并且严禁游泳等剧烈运动[6]。
1.3观察指标
   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值、VAS评分、不良反应出现率。
   治疗有效值:分别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项判定标准,显效:服用药物之后患者症状被大幅度改善。有效:服用药物之后患者症状有所减弱。无效:服用药物之后患者症状无任何改善效果,甚至症状有所加剧。治疗有效值=(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6.0软件完成数据的分析,若数据之间存在组间差异性,则以P<0.05展开。

2结果
2.1对比并分析两组VAS评分
   研究组VAS评分相较于常规组而言均获得了显著的优化效果(P<0.05),详见表1。


2.2对比并分析两组治疗有效值
   常规组显效率为30.00%(15/50),有效率为52.00%(26/50),无效率为18.00%(9/50),治疗总有效值为82.00%(41/50);研究组显效率为62.00%(31/50),有效率为34.00%(17/50),无效率为4.00%(2/50),治疗总有效值为96.00%(48/50)。因此,研究组治疗有效值相较于常规组而言均获得了显著的优化效果(X2=5.0051,P=0.0253)。
2.3对比并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出现率
   常规组恶心呕吐出现率为6.00%(3/50),头晕头痛出现率为6.00%(3/50),乏力出现率为8.00%(4/50),腹胀腹泻出现率为4.00%(2/50),不良反应总出现率为24.00%(12/50);研究组恶心呕吐出现率为0.00%(0/50),头晕头痛出现率为2.00%(1/50),乏力出现率为4.00%(2/50),腹胀腹泻出现率为0.00%(0/50),不良反应总出现率为6.00%(3/50)。因此,研究组不良反应出现率相较于常规组而言均获得了显著的优化效果(X2=6.3529,P=0.0117)。

3讨论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当前临床尚未明确,但已知的有关发病原因与子宫出现异常性收缩现象、经期的雌、孕激素出现周期性转变、子宫肌发生缺血缺氧现象以及子宫峡部神经丛刺激等因素相关。由于月经时期子宫内膜的合成以及前列腺素释放量会升高,从而致使子宫出现痉挛性收缩现象最终造成痛经的出现[7]。中医学中认为痛经的产生是多类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其中最为常见的因素还是经期受到风寒、膳食过于冰凉以及长时间坐于湿地等。寒凝血瘀证患者的痛经症状主要是在月经之前或是月经时期,下腹部发生冷痛现象,当对痛感部位予以一定温度时,痛经症状会有所减弱,此类患者的月经量偏少且颜色较暗,同时还存在血块、四肢冰凉、脉象沉紧、舌头呈紫暗色以及舌苔呈白色等。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有效值、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率相较于常规组而言均获得了显著的优化效果(P<0.05)。少腹逐瘀汤是通过小茴香、延胡索、干姜、没药、川芎、当归、肉桂、蒲黄以及赤芍等中药组成,其中赤芍、当归以及川芎是该药方中不可或缺的药物,能够起到养血调经以及活血化瘀的作用,而当归属于阴中之阳药以及血中之气药,当归以及赤芍两者相结合可以起到养血活血以及调经通瘀的作用。五灵脂、没药、延胡索以及蒲黄为其中的辅药,其中蒲黄具有通利血脉以及祛瘀止痛功效,没药可以起到散结气、消肿定痛以及通血瘀的作用,蒲黄具有凉血止血以及活血祛瘀的功效,而延胡索能够活血、行气以及止痛[8]。佐药为干姜、小茴香以及肉桂,互相搭配能够起到温经散寒以及理气止痛的功效,并且能引诸药直达下腹。据现代的药理研究得出,川芎中存在阿魏酸,其可以有效抑制患者子宫平滑肌收缩现象的同时,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能够起到镇静功效。蒲黄对于离体子宫存有兴奋性特点,并且还可以发挥抗炎以及镇痛等功效。五灵脂不但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以及优化血浆黏度,还能舒缓平滑肌的痉挛状况。当归可以对血管平滑肌发挥解痉的作用。而延胡索属于一种极为有效的止痛药物[9]。因此,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为治疗质量予以了深层保障。
   综上所述,针对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予以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可将患者治疗有效值、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率均优化至最佳范畴以内,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金丽.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11):37-38.
[2]齐伟华,刘璐,张志忠.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J].饮食保健,2019,6(26):95.
[3]窦桂珍,候艳霞,李亚珍.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28(20):87-88,90.
[4]菅原颖,罗昆.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5):162,164.
[5]巩阳,耿晓,盛天骄, 等.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北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7):688-690.
[6]徐慧承.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5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8,53(8):592.
[7]辛振杰,黎凌,叶玲.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配合自制化瘀消痛散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186-188.
[8]董娟娟,刘双萍,包红桃, 等.少腹逐瘀汤合温肾暖宫方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6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6,23(4):490-492.
[9]邱莉.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血 PGE2和 PGF2α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0):2194-2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