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6期   作者: 毕方凯
[导读] 探讨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毕方凯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果里镇侯庄卫生院;山东淄博256409)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我院中药炮制处方85张合理用药情况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实施优化中药炮制方案85张纳入观察组。统计两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评价两组工作人员合理用药评分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7.06%)相比,观察组不合理用药总发生率(24.71%)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知识、操作技能、药物质量、药物管理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较佳,能够有效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合理用药评分。
 [关键词] 中药炮制;合理用药;药物管理
  中药炮制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长期临床用药及经验的总结,其主要根据中医药理论,依靠辨证实施用药原则,根据需要及药物的自身性质和调剂、制剂不同要求进行中药炮制[1]。目前,炮制主要以临床的需求为依据进行,而中药治疗效果常受到炮制是否合理、方法、药物剂量是否恰当因素的影响[2]。因此,在炮制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对中药炮制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将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中药炮制处方170张资料,记录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情况并对比不同方案干预的炮制合理用药评分情况。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上报我院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年12月我院中药炮制处方85张合理用药情况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实施优化中药炮制方案85张纳入观察组。对照组85张处方中,男53例,女32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5.83±10.62)岁;疾病类型:心血管疾病10例,呼吸道疾病28例,消化道疾病30例,其他17例。观察组85张处方中,男50例,女35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56.31±9.87)岁;疾病类型:心血管疾病13例,呼吸道疾病25例,消化道疾病33例,其他14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两组均为相同中药炮制工作人员管理,均接受培训。工作人员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1.42±3.83)岁;主管药师3名,药师5名,药士12名。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合理用药干预,主要包括中药净制、切纸、加热、加辅料制等。观察组施行优化方案干预,具体如下:①加强水分炮制。由于水分含量会影响药物发生霉变、变质现象,故在炮制中需要根据药物的品性采用相对干燥法,降低因天气、通风等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水分含量变高。针对上述情况可以进行阴干、烘干以控制水分。②药材提取。根据中药成分比例不同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成分的提取,对非药物成分进行清理,避免出现混杂导致药效降低。③炮制流程。在炮制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控火候,最大程度避免由于火候欠佳或过度对药物的有效成分破坏的情况。④强化流程。医院应该为工作人员发放中药炮制的流程手册,对炮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进行重点灌输,定期进行有关考核,内容包括药物水分控制、药物提取、火候控制等。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包括用法用量不当、炮制方法不当、未辨证论治及其他原因。②采用本院自制合理用药评分表评估两组中药炮制效果,主要包括用药知识、操作技能、药物质量及药物管理4项,每项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合理用药效果越佳。
1.5 统计学方法 此研究采用SPSS23.0处理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结果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合理用药情况 与对照组(24.71%)相比,观察组不合理用药总发生率(7.06%)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小、耐药性低、相对安全等优势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中,而中药炮制作为传统加工制药的方法,其可以使中药更佳洁净,且方便加工制剂,利于保存[3]。不仅如此,中药通过炮制后可对药物的理化性质起到影响效果,这对增强药物效果及用药安全起到重要作用[4]。故对中药炮制施行优化方案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药物的质量以及工作人员的合理用药技术。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的不合理用药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且用药知识、操作技能、药物质量、药物管理评分均较对照组高。提示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较佳,而通过对中药炮制方案的优化能够保证临床合理用药,并降低不合理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对中药炮制实施的优化中,通过对药物水分、药材提取及炮制火候及流程等内容的优化,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或避免药物毒性及毒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增强药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5]。此外,临床在合理用药过程中还应加强对药物用法用量及规范炮制流程的干预,且在炮制中严格遵照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针对性的给药,同时在炮制前了解药物的配伍禁忌及注意事项,同时结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病程、年龄等进行药物的调整,以保证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较佳,能够有效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合理用药评分。
参考文献
[1]张志国,杨磊,张琴,等.中药炮制的现状及出现的新问题[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08):27-32.
[2]贾天柱.中药炮制药性变化论[J].中成药,2019,41(2):470-471.
[3]邹宜諠,陈云,邵蓉,等.浅谈中药炮制及其辅料的监管现状与完善[J].中国新药杂志,2018,27(20):14-18.
[4]唐廷猷.中药炮制理论炮制原理研究史初探(清代前部分)[J].中国现代中药,2018,20(2):200-238.
[5]高月.基于临床的中药安全性及合理用药策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9(2):140-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