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教”模式在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中的研究 黎镇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12期   作者:黎镇
[导读] 近年来,随着综合性院校建设发展,大量的艺术设计学科应运而生,高校对于艺术设计学科设置较为盲目,在学科建设上也是被动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设计学科,也作为一门传统的设计学科受到了关注
        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东莞  523073
       
        近年来,随着综合性院校建设发展,大量的艺术设计学科应运而生,高校对于艺术设计学科设置较为盲目,在学科建设上也是被动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设计学科,也作为一门传统的设计学科受到了关注,上世纪90年代前,国内并没有视觉传达这一概念,甚至连平面设计的概念也没有,当时的平面设计被笼统的概括在工艺美术或装饰美术的范畴,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港澳台与大陆的文化日益交融,大陆地区才慢慢的有了平面设计这一词汇,引入了平面设计的概念,2000年以来,平面设计更是华丽变身,有了今天的视觉传达设计学科,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视传专业其实还在初期发展的一个阶段,高校视传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是保留当初工艺美术时期的那一套,高校视传设计专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也没有相关项目实训与实践,尤其是一线城市开外的地方院校存在的问题更加明显,学生的实践能力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需求,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显得重要起来。
        近年来大量的设计竞赛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学院奖,大广赛,台湾金犊奖已经开展了十几个年头,成为了设计竞赛中的老牌劲旅,设计相关的大赛层出不穷,同时国外的设计竞赛也纷纷登陆中国,德国IF奖,德国红点奖,美国传达设计奖等比赛也渐渐被大家熟知。赛事的专业水准也是如日方升,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慢慢浮出水面,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以及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怎么样将以赛促教引入到专业课程的实践操作中来,其实要做的就是注重动员学生积极投身设计竞赛中,在教学环节中进行相关设计,在创意实施中结合主题大赛,同时注意教与学的关系,大赛和课程的关系,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如何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相关课程当中,首先我们可以将赛事中的主题作为实践项目的方式在课堂当中建立起来,参照行业中的专业标准和系统化的工作方式对课堂的体系进行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按照职业中设计师的相关程序和方式结合赛事主题来进行实践教学,学生们可以按照不同的参赛主题和设计课程进行合理性分组,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特长进行调配,由三到四个人组成一个创意小组,对赛事的主题进行创新设计或者创意制作,分组时应该多考虑学生的自身个性和能力特长等因素,以这样的方式来建立小组当中的各个职责岗位,比如说小组当中的设计师,插画师,美术指导,文案策划等,创设出项目当中的真实的实践情景,由此来提升学生参赛的主观能动性,也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热情和自身成就感。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感受到在当今设计行业中团队的重要性。提前让学生了解到专业设计行业和传统课堂的差异。


        创意小组按照赛事主题的要求,带领成员进行前期市场调查,形成一套完整的调查报告,在此同时还要对同类主题设计进行网络的收集,以避免出现雷同撞车的各种形式的抄袭等问题,
        然后在创意小组当中进行主题谈论,根据赛事主题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联想,在大量的思维创意链点中去寻找符合主题的创意链点,通过创意点的提炼进行视觉元素的表现,在老师的陪同和指导下,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和草图的构建,从而形成优秀的创意,创意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最终以PPT提案的方式进行创意呈现展示,其他的创意小组作为评委提出相关指导意见,创意小组再进行完善和修改,每个创意小组可以轮流展示,其他小组再轮流作为评委进行点评和指导意见,在最后结束环节,老师再进行总结并给予一些中肯建议。最后创意组在进行分工式的主题设计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清楚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对今后的职业规划和选择提供了依据,譬如说有些学生设计能力弱,但是插画能力强、有些学生动手能力弱,但是头脑思路清晰、还有的学生审美能力强,造型能力较弱。老师不仅能清楚了解到每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扬长避短或者补齐短板。主题设计制作之后,每个创意组再次提供项目方案进行提案,其他小组再次轮流作为评委点评和指导,这样的过程符合设计工作的不断试错,不断修改,不断优化的理念,是符合设计工作的科学规律,在最后作品呈现出来的时候,学生们对课堂设计的印象会更深刻,对设计知识的理解会更易消化。在课程结束环节,学生可以将优秀作品投稿参加各类设计赛事,在竞赛中检验自己的成果和能力。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闪光点。以此同时,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也可以积极参与,和学生一起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投入到赛事当中,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能力也是一种激励。
        以赛促教的模式在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的实施要点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高校应该结合市场的相关岗位需求,结合各种赛事项目的要求,开设相关匹配的设计课程,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对接中,将高校课程和企业要求保持同步性和一致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企业需要掌握技能的内容和标准引入,同时也要将赛事内容和标准加入到人才培养体系当中,将大赛技术标准、工艺要求,行业动态等专业信息和市场贯彻在课堂的学习当中来,充分的将人才培养的方法尽量的靠近市场行业的需求。
        第二在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中,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下的各种考核及评价已经建立在过程中的评价和结果的评价基础上,在学生的各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课程结课后交上来的作业以及呈现的设计成果,我们要给予多角度的专业性的评价,老师可以通过不断的评价和反馈结果来优化教学活动,达到教学效果往预期的状态上走。
        第三把学生参赛所得奖项和学生的学分绩点进行紧密的挂钩,只要能获得相应的奖项,该学生就能获得相应的课程学分绩点,作为学生评比奖学金和优秀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可以将大赛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作为学校推荐就业或者升学的重要依据。在学校里建立起补充型竞争机制,在学校开展评定竞赛,给予优秀作品在校内嘉奖,在校内进行学生优秀作品展览活动,以此提升学生参赛兴趣和激发新生踊跃学习的参赛热情,营造出一个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的良好环境氛围。
        综上所有的观点,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能够将课堂和设计竞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与专业的设计行业广泛的提前接触,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成果,同时,也达到了检验教学实验效果的目的,和传统的设计专业课堂相比,以赛促教能够充分的了解到每一个学生,学生提前扮演今后设计行业中的职业角色,能够让学生对往后的职业进行提前规划,知道自己的兴趣和水平所在,从而解决学生毕业迷茫的问题,在赛果当中也能够了解到同类院校学生间的水平差距,相互学习借鉴,这也是一种交流的方式,后期加以对学生进行改进性教学,从而提升学生能力水平。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对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尤其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提出了新的思考和设想,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有着现实深远的实践意义,作为一枚青年教师,更应开拓创新,勇于尝试,找寻更多符合当代设计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相信高校视传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会越来越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