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1305221989****3224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经济进入到持续、高速的发展时期,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持续发展的经济促动下,积极促进了建筑规模与工程数量的日益扩大。目前能够影响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很多管理问题,这些问题一直严重影响着建筑房屋的质量。所以当下的房屋建筑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加强自身在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积极寻找相关解决对策,最终为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提供更高的质量保证。
关键词:房屋建筑;质量管理;措施;对策
1 房建结构优化意义
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做好设计方案的优化,合理安排建筑空间、建筑场地,突出房屋建筑的环保价值、经济效益。优化设计方案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控制资本投入。优化设计方案能够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1]。
2 房建结构优化思路
2.1 优化设计模式
优化设计建筑结构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处理的是房屋结构模型。在不断计算过程中,确保工作模块与整体结构得到最优化处理,保障模块足够协调、整体稳定性足够,全方位提升设计质量、设计效果。
2.2 合理选择建设场地
设计房屋建筑的过程中,要合理性选择房屋结构、建设场地。设计前要做好现场勘查工作,全面了解当地的地貌地形特征[2]。比如,如果施工区域的持力层存在不均匀土层,就需要应用合理的技术预防问题,通过加固与防护,规避施工问题。面对许多存在断裂、凹陷现象的地层,要提前制定规避措施,在设计阶段处理好一切应对要求,确保建筑工程拥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2.3 合理使用建筑材料
这里所说的材料合理使用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资源浪费问题。合理选购房屋材料是设计房屋结构、房屋建筑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话题[3]。第一要素是重视材料指标控制与调整,这里面包括材料应力特征、工程地处环境要求。此外房屋材料的选购中有必要突出保障材料质量要求。对于材料问题要规避可能会出现的损坏与浪费现象。操作中要重点关注下面几个情况:考察过程中要做好结构设计一切资源的调查,根据可行、可用资源确定施工方案、施工系统。设计中要考虑多种方案,最后比对这些方案,选择经济性、性能最突出的方案。
2.4 优化设计结构模型
要认真计算结构模型当中的每一项数据,从中获取合理性参数,将参数作为着眼点,确保结构模型数据足够准确、足够真实,更好地应对建筑设计、建筑结构要求。该过程所得到的数据对于房屋模型、房屋建筑的设计优化意义突出,是基础性工作。数据准确与否关系到模型是否合理、是否科学,要重点把握设计效率、结构质量。当然模型函数的选择同样意义突出。在成本、结构稳定性设计过程中,要把握结构联系、数据联系,体现前后逻辑性特征,最优化处理结构模型、结构需要。
2.5 加强刚度设计
设计建筑刚度的过程中,不同设计人员存在不同的理解能力,此时就会出现设计水平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指标方面。刚度属性直接影响着建筑的抗震能力。面对土地持力层比较浅的区域,必须做好桩基技术的运用,其能够提高建筑稳定性、安全性。岩层施工稳定性与强度较好。面对这种情况则不需要考虑过多的刚度需求。在设计过程中,刚度是非常重要的借鉴、参照要素。刚度设计中要在确保极限变形的情况下,刚度控制在最低,这样才能够获得最好的抗震效果,有效降低共振问题。
结构中力平衡,协调变形与构件内力实际上都会用到连接构件相对刚度与构件自身线刚度体现。对建筑结构的设计而言,必须要突出刚度控制有效性、合理性,把握刚度控制理念,才能够设计出安全性十足的建筑工程,保障经济属性达标。
2.6 重视地下室与地基结构强度
设计建筑结构的时候,除了要重视地面部分的项目内容,同时也要重视地基与地下结构的设计与优化。建筑抗震能力与承载能力全都依赖地下室机构强度与地基强度。所以有必要不断提升地下部分的工程质量,确保地下结构能够为工程施工提供稳定的基础。要确保地质条件与实际状况相对应。为了避免大承重墙在施工中发生墙体裂缝,就需要做好技术措施的处理,控制混凝土承重,应对变形情况。该方法可以在控制刚度的同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水平、抗震效果。
此外为了规避地震引起的地基失效,还要做好场地优化处理,绝不能在松软场地施工,而是要尽可能选择坚硬场地。要做好地基传导振动能量大小的控制,确保结构拥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提升结构的耗能能力、延展性、承载水平控制,该过程有助于控制与减少地震带给扭转刚度、位移的影响。将延性、承载力、刚度作为目标,充分柔和刚柔并济原则,提高结构的抗水平力与支撑力。用简单的结构体型,发挥结构构件与整体结构作用。
3 优化房屋建筑结构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前期设计
施工前需要做好前期准备环境的处理,提升前期准备环境质量,把握关键,提高房屋建筑的结构控制能力、设计水平,做好工程造价控制与调整工作,制定合理、严谨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案,为房屋施工奠定扎实的基础。设计中要凸显合理性、科学性要求,将房屋建构作为优化中心,详细设计经常发生问题的部位,处理房屋建筑设计安全隐患与风险,减少房屋建筑设计的外在需求,体现社会化、经济化、高效化价值。
3.2 内部优化
设计房屋建筑结构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提高结构设计重视度,优化处理内部结构要求。把握关键点,并将这种关键点落实到每一个设计环节、设计内部,确保工程施工中,所有的施工项目都能够达到标准化要求。如现浇板设计中需要根据其受力条件、受力状况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做优化处理。该过程为的就是预防后续施工中,现浇板出现拐角缝隙。
3.3 地基结构
对建筑工程来说,地基施工、地基处理是最为基础的环节、内容。建筑本身质量直接受到地基方面的影响。整个建筑物的重量都会在地基的传导下传送回大地,正因如此其才有着突出性意义。传统施工地基大多用桩基础处理。不过当前建筑行业所面临的环境早已发生巨大变化。此时就需要根据环境情况优化技术,确保地基足够承受建筑自重。此外灌注桩也会受到地质环境限制,发生各种问题。施工中应合理选择方案与技术,从众多技术中选择最合适、最科學、最合理的方法,控制工程成本,体现优化价值、优化意义。
4 结语
在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不断改革的背景下,结构设计应突出严谨性要求,严格监管结构设计项目。面对这一情况、这一条件,设计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素养、设计能力,保障自己的技能水平足以应对设计要求。要具备足够的责任感与使命意识才能够妥善处理问题。在满足人们生活基本需求的条件下,突破思维限制,加强优化力度,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这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有很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兴阳.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技术应用探索[J].居舍,2019(21):112.
[2] 连平.结构优化技术应用于房屋建筑工程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0):105-106.
[3] 韩爽.建筑工程项目结构优化设计控制的技术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9(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