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建桩基础施工质量的控制 牛蒙博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12期   作者:牛蒙博
[导读] 房屋建筑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保障房屋修筑之后的稳定性,为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有必要对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本文在分析房建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之上,指出来现阶段较为常用的桩基础技术,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来相应的质量控制。
        身份证号:6103261995****1214
        摘要:房屋建筑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保障房屋修筑之后的稳定性,为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有必要对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本文在分析房建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之上,指出来现阶段较为常用的桩基础技术,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来相应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桩基础技术;质量控制  
       
        1、桩基础技术的具体工程质量控制 
  1.1工程概况 
  此房建工程项目第一期工程项目,总房建面积约4万平方米,该工程由一幢30层服务性公寓及多排沿街商铺组成,设一层地下室,主楼桩共计180根,裙楼桩106根。
  1.2场地岩土层的划分与特征 
  依据岩土地勘报告岩土层特征如下:第1层:素填土,耕植土,淤泥质填土,层厚0.2米至4.6米,灰黄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碎块石和少量房建垃圾及粘性土组成。第2层:粉质粘土.层厚0.5米至12米.灰黄色、局部灰色,可塑,含少量碎砾石。第3层:含漂石卵石粉质、粘土混碎石,层厚0.7米至12.1米,灰黄色,含漂石,卵砾石圆或次圆状,局部夹有可塑状粉质粘土混碎石层。
  1.3选择合理的桩基础施工工艺。
  在设计施工现场的施工工艺之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查和分析,以确定施工环境的土壤质量、水汶状况和其他特征,并根据施工条件选择合理的桩基础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是否对现有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水平制定相应的桩基础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艺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和其他综合设计进行桩基础施工,优化桩基础施工设计的方案。施工技术人员应在对施工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本工程选择的是钻孔灌注桩技术。
  1.4施工流程 
  施工前期准备——平整施工现场——做好放线定位施工——钻机开孔——设置护筒并注入稳定液——旋挖钻进至中风化层——终孔并测入岩深度——清孔——下放钢筋笼——插入混凝土导管——水下灌注混凝土——拔出导管——拔出护筒。
  1.5工程桩基础施工工艺控制措施 
  1.5.1开工准备工作 
  (1)检查工程建设基础资料准备情况,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设计文件、图纸、相关合同文件内容及外部环境条件的有关资料。
  (2)研究设计文件、图纸和合同文件,做好设计交底、图纸会审。
  (3)施工前对施工外部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包括地形、地貌、交通、供电、供水、排水等状况。
  (4)检查控制点位。
  1.5.2钻孔准备 
  (1)检查施工场地,场地应符合以下条件:
  1)铺设砖渣,换除软土,整平、夯实。
  2)所有施工场地或工作平台应能随承受施工时所有静、动荷载,并考虑施工机械能安全进出。
  (2)检查现场控制点位的保护状况,保证施工过程中能控制基桩的施工精度。
  (3)重点检查、控制施工测量放样情况。
  1)检查测量仪器、设备、工器具的精度、数量、性能、状态是否满足需要。
  2)检查测量控制网、复测结果、控制网加密,根据经过复测的测量控制点进行放样,精度应符合施工合同、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3)如需要移设或增设测量控制点(水准、高程)时,应检查其是否符合测量规范的规定。


  4)检查机械设备是否满足地质条件和成孔方法的要求,性能能否满足施工需要,主要检查卷扬机、电控设备、钢丝绳、传动系统等。检查钻机平台、井架等的安装是否符合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规定,确保施工安全、稳定、规范、方便。
  1.5.3钢筋笼的制作和安装 
  (1)检查进场钢筋的质量证明材料(合格证、材质证明书等)及原材料、接头检验结果。
  (2)检查钢筋笼的制作质量,包括钢筋规格、数量、间距、除锈、接头及骨架尺寸等项目。
  (3)钢筋笼吊装时应注意吊点设置、起吊方式,较长的钢筋笼应分段吊装,接头全部焊接,箍筋应平顺连接,确保钢筋笼不受损伤且整体性良好。 
  1.5.4灌注水下混凝土 
  (1)水下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采用商品混凝土,应认真审查混凝土生产厂家企业资质、生产条件等,并现场考察确认。
  (2)灌注水下混凝土 
  首次灌注混凝土应保证有足够的储量,保证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入深度不小于0.8m。在整个灌注时间内,经常测量孔内混凝土面层的高程,及时调整导管出料口以及混凝土表面的相对位置,确保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入深度2m-6m。灌注砼时,要控制混凝土导管的提升速度(1.2m~1.5m/min),灌入混凝土量必须满足混凝土充盈系数的要求。溢出的泥浆引流至适当位置处理以防止污染或堵塞交通。连续灌注混凝土,直至灌注的混凝土顶面高出桩顶高程0.8m,以保证截断面以下的全部混凝土具有满意的质量。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间隔时间不得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做好施工记录,每根桩均应按要求制作混凝土试件,经检测并提交试验结果。
  1.5.5灌注桩施工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1)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及工程基线、轴线进行桩的测量定位,经复核无误后才能进行桩的施工。
  (2)钻孔期间应经常检查桩的平面位置及垂直度,确保桩位准确及桩孔垂直。
  (3)在中心距离小于3m以内的任何桩,需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才能进行邻桩的钻孔。
  (4)水下混凝土灌注应严格按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施工,应尽量缩短浇注时间,坚持连续作业,并控制导管提升速度。
  (5)灌注后的桩顶标高及浮浆的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6)灌注开始不久或者中途堵塞时,可用长杆冲捣并用振动器振动。
  (7)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浇筑时间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灌入时间较长时,可通过试验在前一批混凝土中掺入缓凝剂,以延迟其凝结时间。
  (8)钢筋笼制作应符合设计尺寸,笼体应完整牢固,并采用垫块保证钢筋笼有适当的保护层。
  (9)安放钢筋笼时,笼顶平面偏差及标高必须准确,并采取措施稳固在护筒上,在浇灌桩芯混凝土时须经常检查钢筋笼有无变位,在提升导管或拔钢护同时,必须防止钢筋笼被提升。
  1.6桩基础技术和相关施工材料设备的管理措施。
  首先要落实相关施工工作的标准规范,为桩基础施工工作的实施提供最根本的依据,同时进行相应的监督,这样能够有效地推进整体管理体系发展。其次要注意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落实各项基本技术标准,制定技术管理办法,逐步完善施工技术。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房建事业仍在蓬勃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保障施工质量,桩基础技术是保障房建施工质量的关键。在房建的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桩基础施工的质量不佳,可能会影响整个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为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必须从安全性能的角度加强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特别是基础工程的建设工作,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决定了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承载力。为了保障桩基础施工的质量,必须熟练掌握桩基础施工技术工艺,避免出现相应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我们在分析桩基础技术的质量控制后,要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治理,这样有利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冰.房建工程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J].低碳世界,2017(004):162-163. 
  [2]徐涛,台德重.浅析房建工程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6(040):101-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