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1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8月16期   作者:汤雅薇
[导读] 探究消化内科疾病的诊疗工作中无痛胃肠镜的应用价值和效果。

 汤雅薇
 (南京市栖霞区医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科疾病的诊疗工作中无痛胃肠镜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将2018年06月-2020年06月作为研究的时间段,回顾该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5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数字随机分组为原则,平均将研究对象划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单组患者2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胃肠镜检查方法,研究组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针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疾病诊出率、临床诊疗效果以及相关住院指标实施对比和分析,作为两种检查方法应用价值和效果的判定依据。结果: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检查下两组患者均取得较高的临床恢复效果,以研究组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微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等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是消化内科中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疾病的诊出和治疗效果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无痛胃肠镜;消化内科;诊断与治疗

    在消化内科的诊疗工作中,为了更准确、清晰的显示出患者的消化道情况,辅助医师进行疾病的诊断,应用了胃肠镜的检查方法。在过去很长时间的诊断与治疗工作中,都使用传统胃肠镜诊断作为常见诊断方式,作为侵入性操作方法之一,在实施胃肠镜检查的过程中患者会感到恶心、腹部不适等症状,诊断过程容易被打断,对临床的诊疗工作不利。随着现代医疗工作的发展,产生和出现了无痛胃肠镜方法,这种诊疗方法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痛苦感受,辅助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了进一步分析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诊断与治疗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回顾和分析了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有研究报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从2018年06月开始,到2020年06月停止,共选取研究期间内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5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研究与治疗工作均通过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并获得了由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的知情同意书。以数字随机分组为原则平均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单组患者25例。在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3例和女性患者12例,年龄最大有72岁,最小27岁,平均(42.23±2.12)岁。从疾病种类分布来看,有胃炎患者13例、胃肠息肉患者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6例。在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10例和女性患者15例,年龄最大有74岁,最小29岁,平均(42.31±2.23)岁。从疾病种类分布来看,有胃炎患者13例、胃肠息肉患者1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2例。排除存在其他重要脏器器官疾病、精神异常疾病和不能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后得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实施胃肠镜检查,研究组应用无痛胃肠镜检查方法,指导患者检查前6h-8h内禁止饮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常规吸氧和心电图的监测方法,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按体重0.001~0.002mg/kg静脉滴注麻醉,期间停顿8min左右,后应用丙泊酚注射液静脉滴注,每10秒约给药4ml,可根据患者的麻醉效果适当改变药物用量。对照组应用传统胃肠镜检查方法,实施喉部局部麻醉,内窥镜观察患者的胃肠道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诊疗效果、疾病诊出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等各项指标实施对比,将顺利完成检查、无疼痛或其他不适感的患者判定为显效,将完成胃肠镜检查、存在轻度疼痛和不适感的患者判定为有效,将未完成或中断胃肠镜检查,有较强烈的疼痛和不适感的患者判定为无效,临床治疗有效率为患者的显效比率与有效比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在确保研究数据准确无误的基础上应用SPSS22.0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的表示用%,检验用x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用(±S),检验用t检验,以p值确定研究结果的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效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详见表一:


3.讨论 
    胃肠道疾病是消化内科诊治的主要疾病类型,受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状况等的影响,近年来我国胃肠道疾病患者数量有增多的趋势[1]。所以,应增加对消化内科诊疗工作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在提高诊断准确性的同时降低患者的痛苦[2]。胃肠镜检查是诊断胃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传统胃肠镜检查带给患者较大的不适感和疼痛感,容易发生检查中断,不仅对临床诊疗工作不利,还会给患者机体带来进一步的创伤[3]。近年来伴随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出现并应用了无痛胃肠镜的检查方法,通过完善围手术期间的各项护理和指导工作、实施术前麻醉处理等方式,降低患者疼痛,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进一步提升了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目前已经成为了胃肠道检查的重要手段。胃肠镜检查主要是将设备探入到患者的胃肠道当中,在内镜医师的操作下,观察和反应出患者的病变部位、病变特征,然后根据病变情况实施对应的治疗工作[4]。
    在本次研究中,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检查下两组患者均取得较高的临床恢复效果,以研究组(无痛胃肠镜)略高于对照组(常规胃肠镜),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微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等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针对传统胃肠镜诊断和治疗方式下的治疗时间长、患者疼痛感明显等弊端,虽然这种方法具有明显的诊疗效果,但是由于患者对疼痛和不适的无法忍受,而导致临床工作无法进一步进行,导致效果不理想[5]。无痛胃肠镜方法联合应用了有效的麻醉措施,获得了常规治疗方法无法得到的治疗效果,通过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应用正确剂量的麻醉药物,使患者避免受到明显疼痛感和不适感的影响,患者对于医师治疗工作的依从性提高,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也有积极的提升作用[6]。在现代医疗领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传统治疗方式和治疗手段的完善,以提高患者的舒适性、提升诊疗效果为发展目标,不断完善临床各种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而达到提升医疗服务效果,提升人们身体健康水平的目的[7]。受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影响,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胃肠道疾病的患病几率提高,通过进一步推动无痛胃肠镜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应用,来达到确保患者胃肠功能正常,提高医院消化内科诊疗水平的目的。
    综上所述,无痛胃肠镜的诊疗方法在消化内科患者中有较更高的应用价值,能提高胃肠道疾病的诊出几率、提升临床诊疗效果、优化临床指标,值得在医院消化内科中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晓明.无痛胃肠镜诊治消化内科疾病77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39):98-99.
[2]张继东.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运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3):88-89.
[3]白乌日娜.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9):15495.
[4]廖成涛.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7):3-5.
[5]宋向锋.无痛胃肠镜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效果[J].今日健康,2016,15(2):125-125.
[6]王瑞香.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16,48(4):277-278.
[7]You-Lin.Yang,Shan-Shan.Li,Xiao-Bing.Wang, et al.Painless Colonoscopy: A Pilot Study of a 5.9-mm Endoscope for Routine Colonoscopy[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18,131(7):857-8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