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8月   作者:王超
[导读] 对于文科生而言,实验是个陌生的词汇,显然这与新课改的要求背道而驰,对文科学生的终身发展毫无益处,本文充分结合作者的自身教学实践,从地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地理学科特点出发,系统阐述了如何开展地理实验教学及开展地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安徽省郎溪中学  王超 242100

摘要:对于文科生而言,实验是个陌生的词汇,显然这与新课改的要求背道而驰,对文科学生的终身发展毫无益处,本文充分结合作者的自身教学实践,从地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地理学科特点出发,系统阐述了如何开展地理实验教学及开展地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关键词:实验教学,新课改,自然地理
        引言:地理实验教学具有强大的功能,主要表现在: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让学生意识到地理源于生活,提高其对地理学习的兴趣;3、实验过程中的合作、探究等活动,极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现实情况有诸多条件的制约,地理实验教学并没有很好开展,本文从地理实验的设置层面加以分析,意在唤起人们对地理实验的重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验活动”。从中可见,新课改十分注重地理实验教学在日常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对文科生而言,学科特点决定了知识的学习以理解和记忆为主,地理实验教学却成了教学的盲区,实验意识极为淡薄已是文科生的一大通病,这很显然与新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极为不利。普遍的观点认为,实验教学是理科生的专利,文科生没有必要去钻研实验,也没有进行实验教学的舞台。这种观点实质上是偏颇的,实验在揭示事物规律方面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作为文科生,同样也需要通过实验来获取知识,那么,文科生进行实验的舞台在哪里?地理学科中的自然地理学,是具备理科性质的自然学科,而自然学科的基础是实验,因此,自然地理课堂是文科生开展实验的极佳舞台,在这个舞台上,通过积极开展地理实验教学,除了能够极大的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地理源于生活,提高了地理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无疑凸显了新课改的要求,为自然地理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然地理实验教学之所以难以顺利开展,客观原因包括地理学科特点、当前教育体制、文科生素质方面的限制,1、地理学科特点方面:自然地理学研究的领域多为宏观领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这决定难以在狭小的实验室或教室空间进行实验,很多地理规律只能凭借生活经验和主观想象来理解。2、当前教育体制方面:地理课程面临课时少、知识点多、考试压力沉重的现实情况,这决定了难以抽出宝贵的时间来进行地理实验。3、文科生素质方面:动手能力弱、实验意识淡薄是文科生的通病(前面已述),对他们而言,很多地理实验是难以很好开展的。主观原因包括教育机构、学校及教师的重视程度的欠缺。


1、教育机构方面:地理课程标准的制定,明显存在着对地理实验的轻视,我国于1904年开始将地理课正式列入中小学课程,直到1956年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 》中才第一次提到“在初级中学一年级里必须用地球仪做实验”,之后的时间直至新课改方案出台之前,大纲几乎再没有出现过地理实验要求的字样。这必然会造成教师和学生对地理实验的轻视。2、学校层面:对地理实验的重视程度欠缺,表现在缺少满足地理实验的必要条件,目前大多数中学可以见到理化试验室,各类理化试验器材也是应有尽有,但很少见到中学有专门的地理学科实验室,基本的实验器材局限于地球仪和几幅地图,难以满足开展地理实验的需要。3、教师方面:地理实验存在着耗时、耗力、实验结果不准确、教师实验能力欠缺等问题,m它们往往会让教师对地理实验产生畏惧心理,使他们不想实验、不敢实验、懒于实验。
        笔者认为,虽然当前地理实验的开展困难重重,但本着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还是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开展地理实验,不可让实验同文科生绝缘。同时,鉴于文科生的自身特点,也不可要求其向理科生一样来对待实验,以免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因此,在地理实验设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易操作性: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选取耗时较少,操作简便的地理实验来进行。2、注重引导: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但教师切忌当甩手掌柜。学生自身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教师应注意适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解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学生指明方向,了解实验的目的,帮助他们找到其中的地理规律.3、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是进行实验的基本要求,切忌用实验结果来否定已经过验证的地理规律。另外,很多地理现象发生在自然界这个宏观领域,小小的地理教学实验只能是对宏观地理事物的一种简单的模拟,不可能和现实情形完全一致,实验的结论只能反映出地理事物的大概,切忌因此而怀疑地理规律的真实存在。4、针对性选择:地理规律有的通过大量实验来获取,有的是通过生活常识来,还有的无法通过实验来获取,只能够通过想象来获取。这就决定了地理实验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一般应选取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更好理解的知识点来进行实验操作.不流于形式而选择一些简单的知识点来进行实验,以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同时避免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产生事倍功半的负面效应。综上所述,实验教学的设置是否恰当,直接关乎到教学活动的成败,应该慎重的进行选择与设置。
        地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实质上是一个系统的宏观的工程,除了需要新课标的理论依据进行支持以外,尚且需要人们从心底里面接受这种教育方式,充分认识到它的巨大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地理实验教学不再流于形式,不再停留于口头,真正转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自觉实践行为。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转化不会轻而易举实现,它的实现需要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胡艳平:《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实验教学面临的困难及对策[N]》,永州日报,2007年
[2]刘玉文:《实验教学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N]》,大众科技报,2007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